等待处理…

“时隔38年,西安GDP重回全国20强”的新闻成为最近舆论关注的热点。那么,是什么让西安重回全国20强?西安经济加速奔跑的背后推手又是什么呢?

西安GDP重回全国20强 背后推手揭秘

2023年09月23日

(上接一版)

今年1-9月,西安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4%,增速加快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包括三星电子闪存二期、吉利整车项目、隆基乐叶光伏项目和爱生无人机等投资项目都实现落地。

强省会战略的推进,被视为拉动西安发展的推手之一。去年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之后,该区原咸阳部分的生产总值开始纳入西安的统计核算,这部分增量也助推了GDP增长。

“中心城市做加法已成为时代趋势。”美好生活文旅研究院院长夏强说,尤其在中西部省份,城市规模扩大、容量增加,对于人口、资本、产业等资源的吸附能力也就越强;通过土地和产业转移获取的收益也就越多。

民营经济提振,也对西安经济产生了较大贡献。截至11月10日,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42万户,而在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速达20.6%。

有分析人士表示,除过上述原因外,行政效能革命也是重要的推手。

强二线城市经济分化 西安速度超越重庆天津

最近两年,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重庆、成都、天津、西安、武汉、杭州等众多强二线城市成为新时期的“网红”。这背后反映的是这些地方城市营销的觉醒,不容忽视的则是地方经济增长的潜力。

然而在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统计中,网红城市的经济发展却出现分化。西安、武汉、成都等地增长依然强劲;重庆、天津和杭州等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降速。

重庆的发展轨迹,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参考。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地区生产总值为14773.3亿元,位列全国第五。与去年同期相比,重庆GDP名义增速下滑到3.24%,实际增速也下滑到6.3%。重庆经济降速,一个原因是挤水分,另一个原因是工业增速全面下滑。前三季度,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6%。

类似状况也存在于天津。继去年环保停工重创天津基础工业对于GDP的贡献之后,今年前三季度天津生产总值14658.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

西安制造业却依靠新兴工业品形成了正向拉动。前三季度,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增长3.6倍,新能源汽车增长77.3%,交流发电机增长65%,光纤增长70.3%。

夏强认为,重庆和天津作为国内重要制造业基地,多年来积攒的经济基础相对雄厚,而在产业发展面临换挡转型的阶段,西安先天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正在逐渐凸显。

以人才和人口引进为例。截至今年11月4日,西安迁入人口共计665551人,其中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了66%。反观重庆,尽管总人口超过3000万,但“强区县”的局面并未扭转。据测算,最近三年,重庆主城区累计增加常住人口仅为46万。

全面发力“制造业+服务业”是西安再提速的核心

按照以往经验,一个地区的三产占经济比重越高,也就意味着当地经济发展的潜能可观。今年前三季度,在第二产业同比增速达到8.3%的同时,西安第三产业增加值也实现了8.4%的快速增长。

“第一、第二产业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三产业则是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冯根福表示,西安科教和文旅基础实力较强,三产比重在全国城市中也比较突出,未来在产业效益上还有持续提升空间。

夏强认为,由资源向效益转化的逻辑并不难理解。西安可以说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价值洼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形成IP再造的基础;人口和消费能力正在增加,为商贸、餐饮、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创造条件。

那么,此过程中如何利用好既有的资源优势呢?“表面看我们缺资金和管理,其实根子上是观念保守。”一位从业文旅项目的人士介绍,在他们项目运营过程中,近一年前来学习和考察的有不少是成都等地同行。

也有本地观察人士认为,继续提升传统工业、全面发力新兴产业等制造业是西安再超越的重中之重。多元化发力互联网、科技、金融、旅游、文旅、教育、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是根本趋势。

张宝通表示,发展经济和做强城市规模,西安的观念和步子还可以更大胆一些,站在一带一路核心基础上,对于周边区域的接纳,也不仅仅是把GDP简单统一,更是为了形成“1+12”的聚集效应。 (李程)

上篇:西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下篇: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48.1万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8-11/15/20315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