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扶出脱贫致富路 帮出幸福好日子

——延安市安塞区总工会帮扶白台村小记

2023年09月23日

“安塞区总工会的同志来村上快四年了,乡亲们钱包鼓了、村子变美了、生活条件不比城里人差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同志的热心帮扶!”……初冬的太阳暖烘烘,照在新修建的广场上,也照在村民的笑脸上。自2015年起,延安市安塞区总工会派业务骨干驻村帮扶招安镇白台村,现已近四个年头,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脱胎换骨”,在2017年摘掉贫困帽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扑下身子取信于民

招安镇白台村原是省“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该村位于安塞区西北部50公里处,距招安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288户936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9人,其中在册贫困户2户8人。

白台村村民小组较多,相距较远,村民之间联系少,人心涣散。工作队刚驻村时,不少村民发出质疑:肯定是搞形式、做样子,光景能过成啥算啥,还能沾上他们的光?面对质疑,安塞区总工会主席吴塞平鼓励包扶工作人员,要坚定驻村信念,干出实事取信于民。

“驻村帮扶首先要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才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生活改善的盼头,这样干起工作来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发挥消除贫困最深厚的力量。”安塞区总工会主席吴塞平说。

驻村后,帮扶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人口情况、收入情况,掌握村民需求,把国家的扶贫政策讲懂、讲透。在走村串户查实情、田间地头聊民情的同时,驻村工作队多次召集村“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召集村民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总结致贫原因: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青壮年劳力外出比例高、个别留守人员无创业意识。

面对如此困境,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达成一致,决定了“扶志富脑激发内生动力、厚植产业开拓致富路子”的帮扶方向。

为了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安塞区总工会先从完善农耕器具着手,2015年补助旋耕机26台、喷雾器30台、果库修建补助28个(每个补助1000元)、化肥9.5吨等,在农耕器具方面总计投入90240元。

“有了旋耕机可省了大力气,以前十天半月旋的地,现在一两天就好了,工会同志真帮了大忙。”村民郭世会笑呵呵地说。

此后,工作队多方联系,为村民协调区水务局打机井3口,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与市物价局一起协调王家湾村路网改造,解决道路运输问题;协调村支部建立顺德农民种养殖合作社、养鱼坝,解决没有村集体经济问题;协调资金,新建白台村牛圪崂组小型休闲娱乐广场,解决村民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问题;组织贫困户到市医院体检、为贫困高中生每人资助2000元……这一项项包扶措施的落实,让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发展产业致富于民

脱贫致富,关键要靠产业这个“牛鼻子”。制定合理的产业帮扶计划是安塞区总工会帮扶的重中之重。

白台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玉米、小杂粮种植为主。山地苹果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管理粗放、品质不高,尤其青壮年劳力外出比例高,苹果地撂荒比比皆是,有的果树已经10年了,按理应该进入盛产期,但是却比不过5年左右精心管理的果树。

近几年,安塞区山地苹果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苹果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白台村有一定的基础,若是荒废实在可惜。面对这样的情况,包扶工作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引导他们发展苹果产业。

村民孙成会今年57岁,因妻子瘫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他家最初也种了20亩苹果树,因不懂技术、缺乏精细管理,收成不理想。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为孙成会请来区上的果业局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技术和管理,为他提供化肥、旋耕机。不仅如此,在工作队员的多次动员下,他的儿子也回家帮助父亲管理果树。

在父子努力下,果树长势越来越好,“现在我的技术不比从区上请来的技术员差。”孙成会笑呵呵地说。如今,他家的果树已发展至35亩,其中挂果20亩,去年10月份红富士收入18500元,今年夏天仅夏苹果嘎啦就收入12000元,预计明年至后年苹果树将迎来盛产期。 (下转二版)

上篇:坚决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和恶意讨薪行为
下篇:即日起企业可自行打印海关税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8-11/21/20332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