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林秀英(右二)与来厂体验生活的西安话剧团演员交流
(上接一版)
1973年6月11日下午,正在上班的林秀英突然接到上级通知,有紧急政治任务。原来是周总理陪同越南党政领导人黎笋、范文同等来陕西考察,作为劳模代表,在丈八宾馆她又一次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这是我1959年参加群英会后时隔14年又见到了周总理。总理握着我的手,竟然能记起我的名字,还问我身体好吗?勉励我继续努力。”林秀英说。
一份荣誉一份责任。在后来的工作中,林秀英经常想起周恩来总理的勉励,时刻牢记朱德委员长的嘱托,扎根生产一线,锤炼初心和意志,用劳动和创造带动和影响他人,按月按季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1975年林秀英调往省总工会工作,她时时告诫自己:“我永远是新中国的纺织女儿,工作变了,岗位变了,纺织工人和劳模的本色不能变!”
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她把国棉四厂作为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一个点,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都利用休息时间到四厂生产车间帮助姐妹们开车,坚持义务劳动。由于机器停了几天,节后第一个班开的是冷车,车子特别难开,工人要提前30分钟进车间。她每次早早从城里出发乘公共汽车赶到郊区,提前一个小时进入车间打扫卫生,做好开车前的准备工作。有的岗位缺人手,她就毫不犹豫顶上去。直到晚上七八点机台全部开齐、正常运行,她才悄悄离开工厂。就这样,一年接着一年干,不管刮风和下雨,与职工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连续坚持了19年,后因腿部受伤、眼疾等原因,才不得不中断。
“林秀英是真劳模、好党员,无论干什么,岗位如何变,她对一线职工群众的感情始终没有变,劳模的本色没有变,时刻为党和人民多生产一尺布的初心没有变!”谈起林秀英,今年83岁、林秀英第五任生产组组长刘进虎依然激动不已。
守住初心:燃烧激情,任劳任怨,分秒必争,创先争优;光华褪去,淡泊名利,本色不改,模范到底
1999年11月,林秀英从省总工会机关光荣退休。谈起她在省总机关的工作,今年75岁的省总机关纪委原副书记,现为省总工会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省总工会西北一路家属院家委会主任邱希城说:“在省总机关,我与林秀英面对面坐了十几年。她一心为公,清正廉洁,模范执行党和国家政策,多次被评为省总机关模范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是人人学习的榜样。”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关爱劳模、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劳模的待遇也越来越好。关爱劳模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别人眼里,作为从省总工会退休的老劳模,林秀英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然而,她却是一个最不爱向组织“伸手”的人。
“林秀英是个诚实的党员,也是个内心比较坚强的老人。我在老干部处干了2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她主动向我们提出过什么要求,家中遇到困难,也不给我们说,怕给组织添麻烦。”在多次陪同记者采访林秀英的路上,省总工会老干部处原处长王广华如是说。
一个在事业上曾经轰轰烈烈的全国劳模,退休后的20年时间,面对波澜不惊平淡无奇的生活,却始终守住自己心中的“独善”,不向党和组织伸手。其实,林秀英的生活并不富裕,走进她家,没有一样新家具,老伴长期有病,女儿没有工作,她的身体也不如从前。尽管如此,每当组织问她有什么困难时,她总是说“没有”。“没有”两个字彰显的正是“奉献永远大于索取”的劳模精神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想想英年早逝的赵梦桃,想想当年那些从上海、东北、南方来支援大西北的纺织工人的超常付出,我的这点成绩算什么?我还有什么理由向组织提要求、要待遇呢?”采访中,谈起赵梦桃,老人的眼里闪着泪花:“赵梦桃是我的好姐姐,她比我大三岁,我们一起参加全国群英会,她提出的‘永远听党的话,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林秀英常告诫儿女:“我的荣誉是我自己的,与你们无关。你们要过上好的生活,只有一条,就是自己劳动,努力创造。”听说采访林秀英,84岁的省总工会西北一路家属院家委会原主任史慧芳拉着记者的手说:“我经常与林秀英一起去买菜,从来没见她与他人红过脸,那些卖菜的小摊小贩都常夸她,‘是个老先进、老党员!’”
牢记初心:退休志不改,更加爱学习;心系工运事业,学习党的方针,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用学习丰富退休生活!”走进林秀英老人的生活,精神上的富足与生活上的简朴形成强烈对比。在她家已掉了漆的桌子上,一眼就看到老花镜底下压着的学习笔记和书籍。最近她正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书和笔记本是省总离退处发的。她说:“省总领导想得真周到,给我们发的书是大字号的,看着不费劲。”
熟悉林秀英的人都知道,她有眼疾,每次看书时间不能过长,她就增加每天读书看报的次数,笔记虽然记得不太多,但重要的东西都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去年以来,老人先后学习了《习近平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等。翻翻老人的学习笔记,中国工会十七大、陕西工会十四大等内容也记录在案。省总给老同志赠送了《陕西工人报》,她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报,《陕西工人报》让她及时掌握了陕西工会的工作动态。
“退休了,没有了具体的工作,学习就是我的一项工作。”林秀英幽默地说。她小时候家贫没有上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都是在参加工作后通过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学习获得的。她当过纪委书记,每次从报上看到那些贪官、腐败分子被“收拾了”,打心里称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意志。
“新时代,工会组织承担着维权服务的重要职能,承担着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建功立业新时代的重要使命。”通过学习,林秀英表示,工会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要像郭大为主席强调的那样——“一定要把‘多干党委想干的事,多帮政府干好正在干的事,多做职工群众关心的事、操心的事’,认真落到实处,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陕西追赶超越。”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林秀英牢牢记住她的好姐妹赵梦桃生前说过的这句话。现在,她虽然深居简出,但党组织的活动一次不落,她认真践行“活到老、学到老、跟党到老”的人生哲学。最近,省总工会在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林秀英也积极投身其中,她说:“是党员,无论党龄长短、贡献大小,都要时刻不忘学习党的政策,参加党的活动,这样才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林秀英是朴实无华的。这位令人尊敬的老劳模用平凡而踏实的人生,诠释了信仰的高度、忠诚的厚度和劳模的荣耀。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感受到一个老劳模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赤子情怀。
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仲茜表示,“远学张富清,近学林秀英。”要学习林秀英同志分秒必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积极奉献的劳模精神;学习她淡泊名利,清廉自守,密切联系群众,模范到底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朴素情怀。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用主题教育的实绩,确保“当好群团组织排头兵,力争陕西工会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标的实现。 本报记者 阎瑞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