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检索
苏权科,男,1962年出生,陕西岐山人,1987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现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先后参与建设陕南紫阳汉江大桥、汕头海湾大桥、台山镇海湾大桥、厦门海沧大桥等。
2003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启动筹建之后,苏权科被任命为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技术负责人,后担任总工程师。2018年10月,在伶仃洋(又称零丁洋)上奋斗15年后,他和团队终于完成了曾许下的“建设世界一流桥梁”的梦想,成为继茅以升、汪菊潜、杨旸春等先辈之后,新中国划时代的桥梁专家。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40年前,文天祥兵败被囚途中,写下悲壮的名篇《过零丁洋》……
1840年,英国人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从伶仃洋登陆……
2018年10月,横跨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今天,你我驾车飞驰在国之重器上,“新过伶仃洋”的感悟,更多的是自信和自豪。
8月2日,记者对苏权科进行了专访。
苏权科表示,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上百名专家,上千名科技人员,先后开展了300多项科技研究,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人工岛、超长深埋沉管隧道工程理论等先进工艺工法和标准,经过两万多名产业工人工厂化生产、海上吊装、海底拼接,历经几千个日夜的奋斗,铸就了高品质的越海通道。
陕工报: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哪些“中国标准”?
苏权科:港珠澳大桥在国内首次采用120年设计使用寿命,对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环保和景观多方面都有高标准要求。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建设桥岛隧集群工程。因为要应对台风、暗流、潮汐等因素,倡导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搭积木式精致化建桥模式。同时为了不影响伶仃洋黄金航道和香港机场运行,采用了桥岛隧组合方案,创新了多项工艺工法。此外,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生存环境,也对施工提出特殊的要求。
主体桥梁采用大规模的钢箱梁结构。港珠澳大桥22.9公里的主体桥梁要满足繁忙的航运需求,又要能承受8级地震的冲击,桥面主体需要大跨度、比传统混凝土结构更轻便的材质,便尝试采用了大规模的钢箱梁结构。为此,承接生产的钢结构制造企业,全面升级生产线,采用机器人全自动焊接,工厂化完成了相当于10个鸟巢、60个埃菲尔铁塔的42万吨钢箱梁结构的生产任务,全面升级了中国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以自豪地说,全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钢箱梁生产线在中国。欧洲一些国家修建桥梁,考虑钢箱梁结构时,点名要中国企业。
太原钢铁集团研发的耐低氧、高盐双相不锈钢钢筋,满足了外海桥墩工艺要求。同时也带动了混凝土、钢板、橡胶制品等原材料和桥梁构件生产的质量管理和品质大幅提升。
先后建立了63本技术标准,第一次实现全部模块化建桥,拉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工艺工法的升级换代。目前,一些申请了行业和省级标准,一些申请了团体标准及国家标准。大家关注的深海沉管地基处理技术、快速成岛技术、沉管隧道抗震、防火实验技术、耐久性设计的港珠澳模型等创新技术和标准,正在同一些国际组织协商,争取进入国际标准。
文莱在建的淡布隆跨海大桥之所以选择中国企业,看重的便是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使用的新标准,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艺工法。目前,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桥梁建设正在使用和优先选择中国标准、中国工法、中国工艺、中国制造。
标准很重要,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中国基建工程造价低于欧美,比国际同等一流水平造价低很多,这让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有了较大竞争优势。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