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脚丈量国土,用科技测绘山河,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自然资源部精密工程测量院、陕西省第一测绘工程院,下称国测一大队)是海拔8844.43米珠穆朗玛峰的测量者。飞船上天、大桥跨海、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组建65年来,国家许多重大工程,都有他们的身影。
创下无数“第一”,填补多项空白。2015年5月25日,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用攀过珠峰的手,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同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充分肯定他们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希望。
“大伙儿劲一下子鼓起来了”
“总书记的回信,为大队发展树立了新航标、注入了新动力。进入2015年,我们在业务、技术、人才队伍转型上面临不少坎。就在这时候,我们接到总书记回信,大伙儿劲一下子鼓起来了。”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回忆说。
长期以来,国测一大队从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国家坐标体系等国家测绘基准,这是一项为国家各类基础建设打地基、搭框架的工作。2015年前后,随着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体系基础建设工作临近尾声,测绘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大队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开辟新领域,走向新赛场。2016年4月,应急测绘中心在国测一大队挂牌;2016年8月,新技术应用部成立。
“有段时间,每隔几个月,我们就会引进几套高新技术设备。面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机载激光雷达等设备,没有捷径,大伙儿加班加点地钻研。”大队副总工程师刘站科告诉笔者。
在无法接收到卫星导航信号的地下,指引重达上千吨、长度近百米的盾构机毫无偏差地向目标掘进,是国测一大队最新练就的一项“绝活”。
2018年8月21日,我国首条穿越长江底部的特高压输电管廊——苏通GIL综合管廊成功贯通。管廊长达5.5公里,直径超过12米,最深处标高达-74.83米,南北两岸贯通误差却不能超过5厘米。国测一大队先后两次对管廊进行高精度陀螺定向和精密导线复测,“相当于用地球重力原理,给盾构机装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说到这儿,国测一大队新技术应用部技术负责人刘胜震满是自豪。
从服务广深港高铁地下隧道建设,到为千年大雁塔“体检”;从帮助云南昭通高速公路选线,到对内蒙古呼伦湖进行水下测绘……近年来,一个个国家、省级的重大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都飘扬着国测一大队鲜艳的队旗。他们在重力测量、大地水准面精化、独立坐标系建立、跨海跨江高程传递、精密工程测量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方阵。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