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背黄土”上山到“背垃圾”下山

——宝成线铁路职工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故事

2023年09月19日

(上接第一版)

宝成线秦岭车站远景。 张宝忠 摄

铁路职工吃喝拉撒全在山上,自然有生活垃圾。过去,可以一股脑地将所有垃圾倒进一个垃圾桶。青石崖车站值班员孙腾称:“现在再这样做,就不行了。”他说:有一次,他刚这样倒完垃圾便被站长叫住。站长也没说二话,弯下腰将垃圾取出来,在对食品包装袋和西瓜皮等垃圾进行分类后,才重新扔进不同垃圾桶。“原想着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就是环保,现在想来,只有进行分类,垃圾才能变成资源,不分类就还是垃圾而已。”

生态保护意识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现在,这个站对饮料瓶、旧纸箱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都采取集中存放;而对剩菜残羹等厨余垃圾,则由临近站区的养殖户集中取走。站长孙磊说,“过去,我们多以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但处理了‘面子’处理不了‘里子’。为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现在,对所有垃圾都是先分好类再往山下背。”

山上的垃圾拣拾不容易,往山下背更不易。宝成铁路建设时,为了保障线路不被山洪冲毁,从青石崖车站北端的隧道口,顺着山麓,修筑了一条通往山下的排洪“渠”。这条“渠”也成为青石崖通往山下的生活道路。近70度的陡坡上荆棘丛生,如逢降雨或降雪,这条“路”就走不成了。为此,他们又将另一边山脊突出的岩石敲掉,砍掉灌木,开辟出一条仅能容单人通过的新路。秦岭地区树木生长旺盛,这条路经常会被疯长的树木遮蔽,行路时不仅双脚要小心翼翼,还须用双手不停地将树枝拨开。山上的垃圾,就是顺着这样的“渠”和这样的“路”,靠职工的肩膀一袋一袋扛下去的。有时候袋子扛在肩上,蚂蚁会从里面钻出来,在人身上来回爬行……

当我们从青石崖下来,来到观音山车站时,我们见到了观音山线路工区职工兰思权。观音山车站也是当年用炸药炸出来的车站。两端是隧道,中间的线路一面是悬崖,一面是清姜河的深沟边坡。

“我在山上已工作三十多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背黄土、背新料捡垃圾,下班背旧料捡垃圾,早都成为了生活习惯。”兰思权和工友每天上下班都要对沿线的生活垃圾进行捡拾,对更换的路料更是做到工完料尽,全部回收到指定的材料堆放处;对于维修作业更换的道钉、扣件、夹板等小型路料,职工们在下班时也都全部背回工区集中存放。

在枣园沟半道工区工作了22年的陈卫平回忆说:参加工作以来,他上下班从来没有空着手来回过。上班要把扣件、夹板和轨距杆背到工地,下班得把更换的旧料肩扛回去。多年来,工区每年回收旧料20余吨。这些废旧轨料回收,不仅保护了秦岭沿线清洁的环境,而且起到了“变废为宝”的作用。职工中的“能工巧匠”还把废弃的枕木、钢轨、旧铁架,制作成简易文体器材,甚至设计制作成如雕塑一般的工艺品,把自己的家园装扮得别开生面。

枣园沟半道工区现在归属观音山维修工区。管辖的线路有84%的小半径黄线,维修频次高,维修材料多,需要回收的旧料也就多。“工区的院子小,堆不了那么多,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把旧料放置在沿线固定的地点,由轨道车定期回收。”陈卫平指着堆码整齐的废旧轨料说。

观音山车站处于崇山峻岭间,沿线交通不便,职工上下班都是步行,单是空手爬上425个台阶就很累了,再肩扛背驮路料和白色垃圾负重前行,其难度可想而知。“路料可都是金属疙瘩,肩扛背驮一定很重吧?”当我们试图提起一根轨距杆而未能提起来时,忍不住这样问道。“每天都背,习以为常了,就感觉不到重了。”陈卫平边说着,边示范似地轻松掂起了一根轨距杆。

“那你们捡拾白色垃圾会不会影响工作?”“不影响啊!捡拾白色垃圾都是在上下班路上随手而来的。你捡一些,我捡一些,人多力量大,分散了也不重,随身就带下山了。”职工胡晓辉如是说。

“刚上班时,还真有些不习惯,本来干一天活够累了,还要背旧料、捡垃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理解了师傅们这样做的深意,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争着去做了。秦岭是国家公园,是祖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一座颜值很高的山脉,保护好秦岭是我们每个宝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工陈驰的话同样让人感动。 □孙天才 杨安鸿

上篇:外出醉酒遇事故致死,该不该认定工伤
下篇:公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19/8/20190819_1_925_1336_2065_2096.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19-08/19/18805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