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段时间,企业“百花争艳”,什么领域赚钱就涉足什么,主业反而不突出。在市场大幅波动下,“花”开起来快,败起来也快,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甚至变成“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又反噬主业,以致成为企业发展的拖累。
目前,“剥离包袱、重组整合,聚焦主业、突出实业”成为国企改革优化企业资产质量、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省国资委确定的重点改革任务。具体表现为,坚决退出缺乏战略、市场和利润空间的落后产能,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加大战略性重组力度以及推进资产专业化整合,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改革产生红利。上半年省属企业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关键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
剥离包袱
坚决退出缺乏战略、市场和利润空间的落后产能
陕煤集团早期经过扩张式发展,在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小企业”大量产生。“这些‘小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分散了管理重心,严重影响了集团核心竞争力,某种程度上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桎梏。”陕煤集团总经理严广劳告诉记者。
“成立一个公司非常简单,但是改革、清理一个公司,真是千头万绪,涉及税务、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职工安置等,工作量非常大、难度也不小。”陕煤集团相关业务人员说。据了解,陕煤集团通过3年的“小企业”改革,目前已盘活资产556亿元。2018年以来,陕煤集团又在110户“小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处置“僵尸企业”38户、压减企业20户、治亏创效企业36户,实现“亏损企业治理”数量和亏损额逐年双降、管理层级压缩到3级至4级目标。
今年上半年,陕汽控股集团克服经济下行、行业需求结构变化等不利因素,累计销售各类汽车10.8万辆,同比增长5.6%。这和近几年陕汽控股集团坚持改革剥离包袱、轻装上阵密不可分。据了解,陕汽控股集团通过解散、资产处置、股权退出等多种方式,在对下辖17户企业完成“压减”“处僵”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又制定了2020年年底前清理退出亏损、非主业及“僵尸企业”等25户企业的新方案,明确对缺乏价值创造能力的下属子企业及时退出,减少“失血”。预计两年内,陕汽控股集团将减少1.3亿元左右投资损失,减少人员400人左右,将下属企业亏损对集团整体经营效益的影响最小化。截至目前,陕汽控股集团所属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职工医院、社区管理职能、公共设施已全面完成正式移交,累计可减轻企业负担4145万元。
陕建集团围绕主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压减”、“处僵”、混改、重组整合、属地化和新业务板块企业设立等工作,压减企业50户、处置“僵尸企业”12户,混改企业总数达到108户,混改面达到55.1%;同时先后实施了装饰、钢构、地产、市政等专业板块的整合重组,新设属地化和新业务板块企业30余户,进一步优化了资产和经营结构,拓展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企业主业发展动力。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