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长城上刻字这个可别“复工”

2023年09月18日

近日,有媒体曝光“八达岭长城恢复开放第一天就被人在墙体上刻字”的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目前,在长城上刻字损坏文物者已经找到,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

各地景区刚刚“复苏”,就出现在长城上刻字这样的事情,实乃一提醒游客加强文明素养的反面教材。2015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公布并正式施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游客不良信息将被保存一至两年,会影响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等6种,目前尚不知长城上刻字会不会被列入,但不文明是毫无疑问的。

随着国内疫情的持续好转和各个景区限制政策的进一步“开放”,外出旅游消遣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但长城上刻字千万不能“复工”。它损害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形象,往大点说,损害的往往是整个国内游客的形象。2018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的《2018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国外民众对中国游客文明素质的打分(10分制)由2016年的5.2分上升到2018年的6.02分。可别小看增长的这将近1个百分点,它来之不易。

不文明现象常常与景区的监管缺失或不力有关。如何防止在长城上刻字这类行为,作为各景区的管理方,一方面应在科学管理和文明引导上多想一些对策,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在管理重罚上多做一些文章,使不文明行为也承担起应有的代价。

文明不是一种口号。作为游客个人,就是要从自身做起,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比如,景点游玩时遵守公共秩序,不并行挡道,不乱插队;游园时不摘花折柳,不攀爬雕塑拍照;游客较为拥挤时,谦让回避、保证安全等。这些看似小事,却是文明素养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姚村社)

上篇:多地发放消费券 你关心的都在这
下篇:2架包机接回我省284名援鄂医疗队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20/4/20200401_1_1670_909_2419_1410.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20-04/01/17991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