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一科主任、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李京涛告诉记者:“我们医疗队管理一个病区,在最困难的第一周,大家穿脱防护服还不太习惯,有时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作为主管医疗行政的副院长,雷根平首先要完善制定方舱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参加相关会议,研究治疗和管理方案。尽管如此,他还常常带头值班,第一时间接诊治疗患者,每天抽出时间入舱查房,认真了解每位患者的发病、诊治、用药情况,掌握每名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他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带动了每一名队员。
“当时大家心里都挺紧张的,人们还没有对这个病毒完全认识。看到雷院长拼了,我们也就跟着拼了!”李京涛说。由于连续作战,加上饥一顿饱一顿的,李京涛出现了咳嗽和体力不支现象,雷根平看到后主动要求代替他入舱值夜班……白衣执甲、医者仁心,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雷根平的身影。在雷根平等党员的带动下,全体医疗队员齐心协力,携手抗疫,江夏方舱医院接诊治疗工作很快步入正轨,中医治疗效果日益显现。
“国有殇,我有方”
2月19日,由于中医的治疗效果明显,在武汉市召开的方舱医院一线专家“新冠肺炎轻症病例治疗与管理座谈会”上,雷根平代表江夏方舱医院和国家中医医疗队,向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汇报了应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特色经验,得到充分肯定。雷根平和他的“江夏方舱医院系列方”引起医疗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国有殇,我有方”。在方舱医院诊疗工作进入常态化后,雷根平依靠深厚的中医功底,结合20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把精力用在研制一体化和个体化相统一治疗的处方上。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由张伯礼院士、刘清泉院长牵头的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新冠肺炎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了寻找科学有效的处方,雷根平坚持天天入舱查房,逐一问诊病人,详细了解患者发病、诊治、用药情况。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部长、国家(陕西)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队长助理周振国对此感同身受。他说,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轻症患者,起初执行国家一体化治疗方案,的确有良好的疗效,但对个体化病症仍存在诊疗“不精准”的问题。为此,雷根平通过实地观察、分析疫情、梳理文献、博采众方,融汇中西最新研究资料,基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现代医学进展及湿温时疫的中医经典论著,在患者统一服用“抗冠3号”的共性治疗基础上,针对不同症形应用四种方药治疗新冠肺炎,在缓解患者咳嗽、胸闷、胸痛、咳痰等多种症状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他们还让入舱患者全部接受中医组合疗法:每天两袋中药汤剂;耳穴压豆调理患者咳嗽、头痛、失眠;穴位敷贴驱寒祛湿,缓解颈肩腰腿痛,八段锦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强身健体……
“江夏方舱医院系列方”因遵循传统中医“因时因地因人”治疗理念,在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治疗,治疗效果明显,陕三病区收治的94例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江夏方舱医院在抗疫中更是取得了“零转重、零感染、零死亡、零返回”的奇迹。
“国有殇,众人疗”
今年3月11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雷根平代表第三批、第五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发言。同时,陕西中医医疗队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雷根平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面对危险,雷根平总是冲锋在前;面对荣誉,他又是一副谦让的态度。在抗疫中每每取得成绩,他总是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推荐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时,他又力推年轻的医生李京涛。
“国有殇,众人疗”。雷根平说,在国家遭到重大疫情和灾害面前,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我们强大的祖国是坚强的后盾,人民群众和广大医务工作者是“疗殇”的英雄。在抗疫实战中,中医的神奇功效令年轻一代医护人员备受鼓舞,雷根平总是千方百计在诊疗中将自己的经验和学识传给年轻的医护人员。今年3月9日,武汉江夏区政府、江夏方舱医院举办了抗疫前线中医师承仪式,他现场收徒,成为传承中医良方的导师。雷根平十分注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队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引导党员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援鄂医疗队的15名年轻队员在火线递交入党申请接受组织考验并被接纳为预备党员。
疫情还未散去,亲历了抗疫一线生与死考验的雷根平仍然把目光盯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上。记者采访时,他正忙着研究修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标书。这个国家申报项目专门为抗疫人员延期了一个月时间。他说,返回工作岗位后申报工作是大事,要抓紧时间按时完成,让传统中医惠及更多患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亚丽表示,雷根平是一位儒雅朴实的学者,更是一位用传统中医“为国疗殇”的践行者。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他带领国家(陕西)中医医疗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圆满完成了组织交付的艰巨任务,展现了“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的家国情怀,传递了陕西人民与湖北人民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本报记者 阎瑞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