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

2023年09月19日

(上接第一版)

谈处理好市场同政府的关系:

“这将是一个不断追求、止于至善的过程”

会上,杨成长委员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提出四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要坚持从完善市场机制出发,把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改革核心。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过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决不能走自由市场经济道路,同时也决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

如何处理好市场同政府的关系?习近平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就是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一些,这将是一个不断追求、止于至善的过程。

谈国际保护主义思潮上升:

“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国际保护主义,是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的重要话题之一。

近段时间,多国出台法律法规对外国企业投资增加限制。

“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谈脱贫攻坚:

x“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

谈到这些数据,习近平总书记不无担忧:“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这也有我的一个情结在里面。”习近平话音一顿,目光闪动,回忆起当年的知青岁月:

“我当了六七年农民,那个时候我饿着肚子问周围的老百姓,你们觉得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好,具体目标是什么?”

老百姓当时给了习近平三个答案:第一个目标,不再去要饭,能吃饱肚子,哪怕吃糠咽菜都行;第二个目标,就是吃高粱米、玉米面等纯粮食;第三个目标,当时是高不可攀——“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如今,这些目标已经一一实现。

“我说,你们再努一把力,大胆想想还有什么更高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他们的回答是——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呐!”

全场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我想,实际上这个目标也在实现中。这个‘金扁担’,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

谈粮食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重农固本,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的问题。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总书记言简意深。

他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但是,对保障粮食安全丝毫不能松懈、丝毫不能含糊。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从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一直讲到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我在福州当市领导的时候,搞好‘菜篮子’是第一要务。福州人叫‘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要吃鲜菜、青菜。你不能没有菜、更不能菜价飞扬。现在的市长仍然要有这个意识。”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20/5/20200525_1_2082_468_2714_1815.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20-05/25/1863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