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为如何激发职工创新活力献计献策——

引燃创新激情 期待制度创新

2023年09月19日

“以前,轴承运转中容易产生热胀抱死停机问题,机器一停就是两三个小时,职工很着急,于是研究出一个办法,在机器里安装一个配件,一下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配件只需花两元钱,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董事长刘明忠自豪地讲述了所在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一个“巧思妙想”。这样对职工技术创新的“点赞”,也出现在记者近日对多位代表委员的采访中。

多年来,各级工会推动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硕果累累,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眼下职工创新的热情还未充分释放,积极性有待提高。”多位来自生产一线的代表委员这样认为。他们从制度设计、实际操作层面指出影响职工创新积极性的多个难点,呼吁“让职工发明家‘有里有面儿、名利双收’,推动技术工人‘全员创新’蔚然成风”。

让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

“要调动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让职工获得的收益和付出成正比。”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指出这一点。

全国人大代表、宝钢股份武钢公司制造管理部副部长袁伟霞介绍了企业对参与技术创新并取得成效的职工进行奖励的做法。她认为,一般在大企业,对职工创新的奖励机制比较完善。“但仍有很多企业对职工创新的激励还不够,尤其是物质奖励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企业在收益分配上没有跟职工创新成果的贡献度挂钩。”全国人大代表、神龙汽车公司武汉工厂焊装钣金工杨祉刚说,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技术创新项目应加大奖励力度。“比如,一个项目产生了10万元以上的效益,能不能按一定比例给予创新者奖励?”

来自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朔石矿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工匠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杨杰也指出这个问题。他说,近年来一些企业建立了对取得专利权的职工创新发明项目进行奖励的制度,却是按成果的数量而不是按产生的效益和价值大小来奖励。“创效几万元和创效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成果,奖励一个样儿。”

(下转第三版)

上篇: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
下篇:陕西省总工会下发通知 加强安全生产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20-06/02/1893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