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日当劳模 终生作奉献

记全国劳模、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三公司钳工组长宋卫东

2023年09月22日

宋卫东(右)和同事在车间进行安全检查。

34年坚守一线钳工岗位,8个春节在施工现场过,一家三代人一同工作生活在项目施工工地。

作为第三代化建人,宋卫东身上的执着、坚毅、质朴总是让人有一股干净、担当、纯粹和舒畅感。面对荣誉,宋卫东却说:“其实,我们公司优秀的技能人才很多,大家都在默默奉献,我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教育和培养,离不开公司搭建的平台,离不开各级工会组织、工友的支持和帮助。”

11月24日,对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们来说,都是激动和难忘的日子,宋卫东也不例外。但他婉拒了应有的欢送和欢迎,刚受表彰返回就立即驱车赶往施工现场。“我离开的这几天,一直操心着工程上的事情。尤其是进入冬季,更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宋卫东如是说。

今年50岁的宋卫东,是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三公司钳工组长。常年奋战在施工建设一线,多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攻坚克难,已有7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正在申报中。是杨凌示范区截至目前唯一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一线工人,也是化建公司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

爱钻研 善用发明解难题

在生产实践中,宋卫东屡次用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化解生产难题,在他的带领下,《一种新型换热器抽芯机》《大型法兰阀门快速试压台》《一种法兰对中校正器》等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5年,宋卫东牵头创新设计的“法兰对中校正器”获国家实用专利,该项成果解决了管道因开停车过程中温度、压力变化大导致法兰拆卸时的错位、憋劲压力大的二次对中问题,特别适用于高空及操作空间狭小且用传统方法不易操作的各种管道法兰检修、拆换垫工作,其外形设计简单且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现已在检修工程施工更换DN200以上阀门、法兰垫片2600余次,节省人工成本近30万元,可靠性比较强。

在石化企业的热动力中心,锅炉运行很容易产生炉渣,如果使用人工进行清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污染大,操作人员稍不注意就会被烫伤。针对这一问题,宋卫东带领工作室成员,潜心研发,一种能够代替人工捅渣的机械捅渣机应运而生,以前炉渣堵塞后需要5-8人进行捅渣,采用捅渣机后,用电动控制只需3人操作,是人工捅渣的5-10倍。据测算,在当年的锅炉检修过程中共节约成本10余万元。

(下转第二版)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20/12/20201204_1_1126_1065_2127_173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20-12/04/19989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