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动车组风里来、雨里去,总会遇上突发情况。面对险情,董宏涛坚持“车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每当列车和旅客安全到达终点,董宏涛才觉得安心。至今,董宏涛和工友们车上车下检修动车组累计达12.7万多组(次),组组安全无忧,次次安全抵达,兑现了“万无一失”的安全承诺。
言传身教 打造一流业务精兵
2014年5月,西安动车段在“宏涛动车难症诊疗组”的基础上,创建了“董宏涛劳模创新工作室”,董宏涛被任命为带头人。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哪里有困难,他就冲在前。一次,一组动车组报接地故障。董宏涛和厂方技术人员排查了一夜,故障都没“现形”。第二天晚上,他刚回到家又接到通知,该动车组一出库即报警,须连夜排查。已“白加黑”连轴转了30多个小时的董宏涛,二话没说赶回单位接着干。查到后半夜,人困得靠在柱子上都能睡着,脸都变青了。直到天色泛白,他们才终于找到了故障点。
类似这样的典型故障,董宏涛带着他的团队先后解决过近百个,累计处理各类大小故障加起来有数千件。
董宏涛被段里的工友们称为动车组安全“守护者”,称他研制的工具“把机械师的双手完全解放了出来”。以董宏涛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也先后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十余年来,他带领团队解决了300多项疑难问题,攻克技术难题34项,获得国家专利14项。
不忘初心 永葆家国情怀
“作为第一代高铁人,我的心愿是,希望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从动车组开始上线运行,一直到寿命周期结束,有完整的数据技术积累和检修经验积累。”
“第二个是高铁检修人的心愿,动车检修运用现场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攻关解决,希望未来高铁检修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减轻一线职工劳动强度,保障劳动安全。”
“第三个是全体高铁人最大的心愿,希望未来高铁让大家出行时更舒适、更温馨、更便捷。”
面对记者的提问,董宏涛毫不掩饰地说出了自己作为铁路人的三个心愿。
第二次步入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亲耳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习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振奋人心,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重要作用,勉励我们要做新时代懂技术会创新,有责任敢担当的产业工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在技术创新上善于思考,敢为人先,不断挑战技术难关,培养更多高铁检修工匠人才,让复兴号动车组安全平稳地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走出人民大会堂的董宏涛激动地说道。
自2007年以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配属的动车组从1组发展到132组,管内高铁从零发展到844公里,董宏涛作为一名动车组机械师始终坚守在一线。他以执着的信念、守护者的赤胆忠心,与动车组一同奔跑在路上,奋勇向前,当好先行。
本报记者 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