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超正在研究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方案。
“好的建筑作品如同君子一样,建筑与自然、城市环境的关系一定是彬彬有礼、和而不同的……”12月18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元超对记者说。
对于自己参与的作品,赵元超总会有所思考,这既是总结,也是一种自我剖析。在他设计的作品中,总是隐含着深沉的文化情感和历史印记。
不知疲倦的行者
1988年,赵元超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故乡西安,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一干就是30多年。他对专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持之以恒修着他的“建筑苦旅”。
赵元超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即使年近花甲,仍坚守一线设计画图。由于工作繁忙,他长期往返于祖国各地,每年有近一半时间不在西安,但只要有空闲,都会用在工作学习上。为此,他养成了在飞机、高铁上构思设计的习惯,在办公室也能经常见到他拉着行李箱来讨论方案的身影,会后又收拾行囊开始新的旅途。
为了设计位于布达拉宫脚下的西藏检察院,赵元超克服高原反应,十余次上拉萨,带着氧气瓶坚持工作。在设计西安行政中心时,为了高标准完成项目,他说服家人把家临时搬到施工现场附近,实时配合设计施工。在上海出差期间,他不幸面瘫,一天也没有休息,脸上缠着纱布奋战在工地……他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用心打磨每件作品,使之成为精品。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