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2年11月30日
头版
01

死神面前的强者

——记省劳模工程师华兴无线电厂副厂长张南法

本报记者 田永祯 赵冀广

有人说:如果患了癌症,只好躺下来等死;有人说,与其等死,还不如吃好穿好,也不枉此一生。然而,这篇通讯的主人公张南法却不是这样。他在得了贲门癌以后,既未消极等死,也未趁此享乐,而是以惊人的毅力,续写着生命的春秋,被人们誉为“死神面前的强者。”

男儿有泪不轻弹

“Ca!”这是癌症的英文缩写。一九七八年五月,当医生确诊张南法患贲门癌以后,为了避免他受刺激而在诊断书上写下了这个字样。好心的医生哪里知道,张南法不仅懂英语,而且还在英国待过。看着诊断证明书,张南法先是一怔,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接着他又看了几遍,白纸黑字,分明写的是“癌症”……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张南法成人之后,惊险的事情没怕过,再大的困难没吓倒过。这一次,他却像小孩一样痛哭失声了。

他不是为即将离开贤妻娇女而落泪,不是为就要失却副厂长“宝座”而悲伤。他当时三十八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眼看理想的翅膀就要折断,报国的生命即将终止,怎能不伤心呢!此时此刻,一件件往事不禁涌上心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这位上海工人的后代成长为精通技术的工程师;在党的红旗下,他庄严地发出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在祖国信任的目光下,他飞往伦敦,代表国家接收一条生产专用线……

幸福的回忆,强烈的事业心,使他在悲痛之余认识到:年龄,只是生命的长度;唯有贡献,才是生命的价值。周总理、陈毅、焦裕禄的光辉形象在他脑海闪现,一个坚强的声音从心底发出:“要在有限的分分秒秒里,再为生我养我的中华民族留下几个脚印!”

留得青山报祖国

无影灯下,手术已经进行五个多小时。麻醉师不时用钦佩的目光观察着张南法。手术前,张南法听说全身麻醉虽然痛苦较少,但对大脑功能有影响,而局部麻醉的痛苦又难以忍受。为了留得青山报祖国,他毅然要求医生采用局部麻醉。锋利的手术刀切开胸腔,两根肋骨去掉了,五分之四的胃切除了,食道也割去了一寸多。张南法一直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承受着难以言状的痛苦。此情此景,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感动。手术终于顺利结束了。

如果说,吃饭也算得上人生的一种乐趣,那么对张南法来说,却成了一种痛苦。手术后的一段时间,他胃里的缝合口一直发炎,哪怕喝口水也会呕吐。为了战胜疾病,他用上甘岭战士们吞饼干的精神激励自己,把吃饭当做任务,硬是吞下去,吐出来,再吞下去。有时一两稀饭竟要吃四十多分钟。四年多来,他就是这样顽强地同癌症抗争着。

疾病可以损害身体,但却损伤不了张南法为党的事业继续工作的意志。尽管他的体重由一百零五斤下降到八十六斤,伤口也没愈合,但他却在病床上学习外语,翻译资料。大家劝他好好养病,他笑着说:“过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学习,现在却是难得的机会啊!”在养病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自学了德、日两门外语,提高了英语水平,并先后翻译了六万多字的外文资料,在人生的征途上又攀上了新的高峰。

人生能有几回搏

一九八O年秋天,张南法体质稍有好转,便坚决要求上班。领导劝他继续疗养,他含着热泪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现在不干,见了马克思也不安啊!”厂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他上半班。

重新工作的喜悦,给张南法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活力。他忘记了身上的绝症,忘记了不时痛楚的伤口,一心扑在工作上。领导只准他上半班,但他每天都干六小时以上。医生开了全休假条,他塞进口袋照样干。有个星期天,张南法清早就来到办公室。吃午饭时,他爱人去找他,只见他还在全神贯注地翻译资料。爱人心疼地埋怨他,他却微笑着说:“这份资料是广交会急需的,耽误不得呀!”望着他那早白的双鬓,削瘦的面颊,爱人默默无语,唯有泪水满腮。

去年春天,张南法主动承担了试制厂里急需的压敏电阻测试仪的任务,并为此耗尽了心血。每当犯病时,他便放下电烙铁或计算尺,靠在椅子上稍事休息,接着又干。动手术后,他的胃仅剩下鸡蛋大小,可容纳的食物的确很少,但他那孱弱的身躯却为四化建设放出了巨大的能量。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就要为共产主义这个信仰付出代价,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劳作,中压压敏电阻直流参数仪终于试制成功了,其精确度达到了国际上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同时,他还为生产线研制成了一种低阻仪,现已交付使用。当领导和同志们向他表示祝贺时,他紧握同志们的手说:“我这点成绩,与党的培养相比,真是微不足道。我要更上一层楼,在有生之年,为四化大厦再添砖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