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山里人的好医生
——记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镇安县医院妇产科主任王金平
一九六八年夏天,安徽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们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分配去向。出生在安徽阜阳市的女青年王金平,和她的同窗好友、家居合肥市的男青年吴传柱,查看了祖国的地图册之后,立下了到陕南商洛山区工作的志愿。
他俩来到商洛后,听组织介绍说偏僻的镇安县更需要医务工作者,又要求到镇安山区。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峰峦迭嶂,峡谷纵横。全县二十五万多农民群众,散居在东西二百三十公里、南北一百六十公里的三千多面山坡和五千五百多条山谷里。唐代诗入贾岛曾赋诗把这里形容为:“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可见,自然条件相当艰苦。
西口区是镇安县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六八年时,这里连汽车路都没有通。王金平怀着献身山区人民的一颗红心,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西口区医院。从此,她背着药包,翻山越岭,走沟串岔,用双脚跑遍了全区的五个公社、三十五个生产队。
一九七五年底,王金平被调到县医院妇产科工作。她人进了县城,心没有离开农民群众。七六年初,县医院要组织一个医疗队到东川区巡诊,王金平积极报了名。院领导考虑到她有个不满周岁的孩子,下乡困难,让她留院工作。王金平感谢组织上的关心,硬是带着孩子出发了。在近半年的巡回医疗中,她从没有因孩子的拖累影响工作。有天傍晚,她的孩子发高烧,但当她听说有位病人需要抢救时,她把小孩托咐给一位老人照看,背上药箱就出发了。有天深夜,她要出外给一名妇女接生,因怕孩子醒来后吵闹,便给孩子吃了安眠药。当地群众感激地说:王医生给我们治病,让她的娃受苦了。
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遇到思想不通的妇女时,王金平总是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解除她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并想方设法给手术者以温暖。一次,王金平在太白公社给一位妇女做绝育手术,见这位妇女衣衫单薄,便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八成新的上衣脱下来,送给了这位妇女。去年二月,西口区一个妇女在县医院引产,家里无人照管,王金平多次从自己家里端来饭菜,给她送到病床前。
王金平在实践中体会到,医生的一刀一剪、一针一线,都与群众的生死苦乐息息相关。她抓紧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几年来,她诊治病员七千多人次,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近三年,她共写学术论文六篇,翻译日文一篇,其中《子宫脱垂九十三例临床小结》被编入陕西省第一次妇产科学术会议资料集。
党时刻关怀着自己的优秀儿女,山区人民也时刻关心着自己的好医生。已是县医院妇产科主任的王金平,在镇安山区工作了十四年,十八次受到省、地、县的表彰和奖励。近四年,她连续被评为省、地、县卫生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去年四月,被省政府命名为劳动模范。最近,镇安县委和商洛地委分别授予她“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并选举她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报通讯员 于天昭
本报特约记者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