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省图书馆借书难阅览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报讯 最近,记者就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省图书馆阅览座位少、图书资料不足、办理借书证难的问题,走访了该馆副馆长周光庆同志。
周副馆长告诉记者:“西安是二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工矿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很多,而省图书馆只有三百多阅览座位,的确远远满足不了职工群众的要求。”老周同志还说:“本馆共存图书一百八十多万册,可供一般读者借阅的,不过四十万册。现在对西安的读者已发出借书证二万多个,同时还对全省广大读者实行邮寄借阅,因此,图书资料不足的问题也确实存在。”
谈到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时,老周同志说:“根本的问题是经费不足。前些年我馆的全年经费仅有三十万元,去年才增加到四十万元。这些经费收入除去职工工资、水电、办公、取暖等支出外,全年购书资金只有十八万元左右,许多读者欢迎的新书一般只能购买五本,数量很少。而西安不少院校,每年图书馆的购书费都达三十多万元,相当于省馆的一倍半还要多。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读书和阅览的要求,我们计划修建一个青年阅读室;馆内书库也不够用,目前已有四十万册图书无法上架借阅,急需添置加层书架。这些计划,我们早在一九八〇年就给上级部门写了报告,希望上级部门能给以支持。”
周光庆同志又说:“其他兄弟省除了省图书馆外,一般省会所在的市都有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像我们这样省、市仅有一个图书馆的还是少有的。由于市上没有图书馆,增加了省馆的压力,这也是读者借书难、阅览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种状况,不但本省的读者有意见,一些外地客人也认为古都没有一个市办的图书馆是个缺欠。”
周副馆长和省图书馆的其他同志,都要求本报为全省读者说话,请省、市有关部门在贯彻党中央关于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号召中,采取措施,尽快改变省图书馆的这种状况,解决读书难、阅览难的问题。
本报记者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