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3年07月29日

陕西工人报第2版 原留在青翠在人间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会花絮 图片新闻 女足大赛连日高潮迭起 门前尖刀——张珰珰 7月20日——27日女足大赛战况

当前版:第A2版:第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2版
02

原留在青翠在人间

——访省工会七大代表、苗圃工程师 吴曼丽

在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边,有一片绿树环抱,四季长青的自然风景区。最近,记者在这儿访问了省工会“七大”代表、苗圃工程师吴曼丽同志。

四十五岁的吴曼丽,是六四年毕业的大学生。她剪着短发,穿一件半旧的确良上衣,当我称她是育苗“行家”时,老吴却风趣地笑着说“我这个‘家’也是半路出的”。原来,她是学生物的,毕业时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放弃喜爱的专业,自愿来到被人称作“二级农民”的苗圃,和泥巴打起交道。二十多年来,吴曼丽不论干技术员,还是当工程师,总是和工人们一起插条、翻地、移栽。大雁塔苗圃是全市唯一的花冠木育苗地,这里地势高,面积大,树种多,以前水源问题解决不了。吴曼丽来后,率先带着大伙,赶上马车,用回收来的废钢铁,换来几百米井壁管,打成了三眼机井,保证了育苗生产。

“这是七年前老吴带人试验成功的‘人造灵芝’”。陪同的老赵递给我一个泛着紫红颜色,已经干了的“菌灵子”。象这种试验,吴曼丽作过几十种,但她最感“苦中有乐”的,还是扦插雪松试验。“雪松”是庭园绿化的名贵树种,靠人工授粉产果,西安很难繁殖,每年只好从南京、青岛,购买苗子插种。七二年,老吴决心试一试,初开始,剪下的枝杆插遍了垃圾土、泥炭土,仍然不活。她就专程赶到南京学习,发现需要酸性土,于是,又从几十里外的长安内源拉回了“板粟土”,一次,两次……试验终于成功了,插上的小苗挺直了腰,几年功夫,就长成了高大的松塔。老吴掀开今年才插上的一畦雪松苗对我说:“这些泛绿的小苗,再过几年,就能为城市绿化服务了。”

我们在一长排玻璃花房前停住脚,几位工人围住了老吴亲热地叙谈。老赵笑着说。“她是园里的‘好当家’,工人有啥都愿告诉她”。一九七五年,老吴当了苗圃副主任后,首先想到的是职工。她带领大伙儿,利用闲散地,种上粮食,解决了工人们的吃粮问题;她还在园里办起了小猪场,为改善职工伙食创造条件;有些青年不会料理生活,她就抽空帮着洗衣服,钉扣子,成为大家的贴心人。

分手时,老吴激动地告诉我,今年六月她被正式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又被选为“七大”代表,“这都是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一定要加倍工作报答。”她表示今后要多搞点名贵树种的试验,把大地绿化得更美丽。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