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3年08月26日
头版
01

肖蕴英王宽孝自费搞环境科研

写出《小麦中含汞量的初步研究》等论文

西安市碑林区环境监测站肖蕴英、王宽孝,利用业余时间自费进行西安污灌地区小麦、蔬菜含汞量的科学考察,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好评。

汞俗称水银,对人畜均有毒性。五十年代初,在日本九州的水俣镇,由于食用了被含汞废水污染了的鱼,引起一些家猫精神失常,接二连三地跳海“自杀”;不少人也由此而听觉失灵、行动失调,在发疯状态中死去。这轰动一时的“狂猫跳海”和“水俣病”事件,引起世界各国对含汞物质污染的关注和重视。

青年工人王宽孝和中年技术员肖蕴英,分别在一九七七年和七九年来到碑林区环境监测站工作。这两位环保战线的新兵虽然没有受过这一专业的系统训练,但深知含汞物质的严重危害。出于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他们选定了西安污灌区含汞废水对小麦、蔬菜的污染为课题,从一九八一年初开始专题考察。

两年来,他们利用假日和下班后的时间,顶烈日,冒风雨,跑遍了西安郊区南起曲江池、北到草滩,东起田王村、西到三桥的二百平方公里区域,收集了大量的样品。在化验分析中,没有粉碎设备,他们就借来两个砸辣椒的“臼窝”,在下班后用人力砸了一个月,手打起了血泡,连铁铸的“臼窝”也震裂了;碰到疑难问题,他们就到省图书馆查阅资料,向专家和内行的人请教;没有设备和药剂,他们就节衣缩食,从有限的工资收入中“克扣”出资金购买。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获得了七百多个有价值的数据,并先后在省市有关报刊和《环境科学丛书》上发表了五篇科研报告和论文。他们写的《小麦中含汞量的初步研究》一文,去年在省环境科学学会首届年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

肖蕴英、王宽孝自费搞科研的过程中,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今年三月,碑林区科委请有关专家评审了他们的科研成果。最近,区科委又拨出一千元作为他们业余科研的专用经费,并把这一项目列入全区下半年的科研工作规划。

本报记者 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