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文选》掌握新时期建国大纲
编者按:我省广大职工正在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为了帮助大家学习、领会《文选》精神,本报编辑部邀请省委宣传部理论处李平安同志和西北政法学院钟兴瑜同志,围绕《文选》的主要内容,采用问答形式,编写了这二十个题目,供学习时参考。
希望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和工会,加强对学习《文选》重要性的宣传,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自觉性,研究学习中提出的思想问题和理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习辅导,把学习逐步引向深入。
1、《邓小平文选》出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①《文选》是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光辉论著。它反映了小平同志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狠抓各项工作的整顿,为消除“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为促进安定团结和国民经济发展所进行的巨大努力;它反映了小平同志在推动和指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变过程中,在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我国国情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和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发挥的决策作用和做出的卓越贡献。
②《文选》汲取了集体的智慧和总结了群众的新鲜经验。在历史转折时期,小平同志提出和阐述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方针政策问题,集中了党的集体的智慧,反映了群众的利益,所以被中央所接受,经过中央集体的讨论,又得到了进一步地完,和充实,形成了这几年中央的许多重大决策。
③《文选》对当前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文选》,有助于加深对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更好地从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提高贯彻十二大精神的自觉性;有助于推动四化建设和改革的进行;有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有助于党的建设,为即将开始的整党作思想准备。
④《文选》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新的贡献。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文选》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范例,将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光辉。
2、《邓小平文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选》集中反映了1975—1982年这段时间,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和对党和国家一些重要问题的见解。
按时间分三部分。即1975年针对“四人帮”的破坏,为整顿各方面的工作而进行的斗争;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我党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进行的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教训,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党工作重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
重要内容可归纳为十个方面。①冲破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②排除干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认识国情,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④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重视科学和教育事业;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⑥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⑦建立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⑧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⑨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核心;⑩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8、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①五十年代后期始,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滋长了教条主义习气和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崇拜。“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更把这种错误倾向推向极端,用各种条条、框框,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禁锢圈里。一个党,一个国家,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②“四人帮”粉碎后,全国人民要求砸碎精神枷锁,全党急需解放思想,拔乱反正,解决过去遗留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可是,当时党中央主要负责同志却提出“两个凡是”。“两个凡是”在理论上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教条主义;在政治上坚持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阻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新出来工作,妨碍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③真理标准的讨论实际上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讨论的结果表明,要不要解放思想,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④解放思想,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的一项最重大的成果,是实现历史性伟大转变的首要标志。
⑤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实现四个现代化更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生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要开动脑筋,研究新问题,等等,离开了解放思想,都将一事无成。
4、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是什么?
①粉碎了“四人帮”,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为我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②党的十二大在党章里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确定下来:“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③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点。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5、怎样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译东思想?
①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邓小平同志说:“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又说:“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
③“两个凡是”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④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以及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都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6、怎样正确认识和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
①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最伟大的功绩和贡献,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②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
③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不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而且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形象。
7、为什么要把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①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虽然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社会主义社会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离开现代化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③现代化经济建设是我们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起的作用大小,争取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都要看我们经济建设成就如何。
在实现重点转移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深刻的经验教训。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切围绕这个中心,聚精会神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的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②三中全会以后重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有鲜明针对性的。首先,当时存在着两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思潮。一种是深受林彪、“四人帮”毒害,从“左”的方面攻击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另一种是右的方面,散布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其次,极少数反坏分子严重破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并煽动一部分人闹事,需要给以打击。要批判资产阶级民主和极端个人主义,澄清混乱的思想。最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的侵蚀作用有所增强,党内的不正之风也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力。所以,重申四项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三中全会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
③这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小平同志说:“我们这个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力量……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解放思想是一致的。所谓解放思想,首先和主要是使我们从“左”的错误倾向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科学轨道上来,是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的解放思想,也是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的解放思想,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解放思想有了正确的方向。
9、怎样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长期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
①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②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③过去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多次遵受挫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我国国情没有清醒的认识。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为实践所证实了的正确的思想和方针政策。
10、怎样认识我国国情?
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时期的破坏,使中国成了贫穷落后的国家。建国后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有伟大成绩的,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匡家之一;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全国现在十亿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土地面积广阔,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又是农民多,客观条件对发展速度的制约是不能忽视的。过去我们对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这样的基本国情没有清醒的认识,在指导方针上急于求成,犯了“左”的错误,欲速则不达。
11、什么是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