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与自信
宝鸡省建二公司郝江勋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选拔中青年干部的问题时说:“‘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的,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这是对“骄做”问题科学的深刻的分析。
对“骄傲”提出怀疑,提得好。宋人张载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也。”这个“怀疑”,打破了传统偏见,把“自信”从“骄傲”中分离了出来。
自信心,自信力与骄傲形似而实异:骄傲是主观唯心主义,自信则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一生中常被指责为傲慢和虚荣,对此,他的外曾孙龙格说:“其实,隐藏在这种风度后面的,是一个终生献身于科学的学者对待那种不学无术的反驳、假冒科学的诡辩、特别是对科学不老实的作法的态度。”谦虚是科学的产儿,蔑视真理才是真正的骄傲。自信的人也可能在某时、某事上表现出骄傲。但由于他们尊重科学,所以,“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会有助于他们克服骄傲,并大有益于事业的。
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应该培育时代精神。今天,我们需要谦虚,更需要毛泽东同志讴歌过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拚搏精神。否则,如果让“谦谦君子”、“闭口道士”的风气笼罩社会,那我们开创新局面,建设“四化”的宏愿还能有什么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