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老头 (散文)
省广播局 王战
渭滨纺织厂的传达室里,有位年近六旬的老传达。他秉性耿直,爱管“闲事”,见义勇为,人们亲切地称他耿老头。
耿老头其貌不扬,矮胖的个头,宽宽的肩膀,方形的脸盘上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一双闪亮的小眼,却时常流露出刚强不屈的神态。
当我第一天带着创作任务大步走进工厂时,耿老头上前喝问道:“喂,年轻人,你找谁?”
“厂办公室。”望着他那矮胖的个头我不屑一顾地答道。
“介绍信哪?”他审视的目光紧盯住我。
我抱歉地赶忙掏出介绍信递上。
耿老头看过介绍信,板着面孔数落着我:“要有规矩。”他见我面红耳赤地站着,便指着前方说:“去吧,二楼右边第一个房子。”
半月来,我每天出入工厂要打传达室门前过,耿老头自然便成了我的熟人和采访中的主要对象。在和他的接触闲谈中,才知道耿老头身世的悲惨。抗战期间,他在郑州一家纺织厂做工,妻子惨死在日本人的皮鞭下,五岁的儿子宝山在一次玩耍时,被日本兵用刺刀活活挑死。在忍无可忍的困境中,他用一把菜刀砍死一个日军小队长,脸上带着搏斗时留下的伤口,只身逃难到了关中。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但他脸上仍留着那块仇恨的伤疤。
这天深夜,当我坐在办公室里写不下去时,便自然想到了耿老头。于是,我向传达室走去。
工厂的夏夜,机器轰鸣,星稀的天际悬挂着一轮明月,将它的光亮投射在厂区的路基上。我漫步来到传达室门前,只见耿老头独自坐在月光下,一双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大门出入口。我刚要上前问话,忽然,厂门外传来“救命啊”一个女人的惊叫声。这时,只见耿老头蹭地一下站起,大步向厂门外奔去。我紧随他跟出去。
不好,墙脚下一个歹徒正骑在一个姑娘身上抢夺手表。姑娘奋力反抗着。见此情,耿老头一个箭步冲上前大喝道:“混蛋,住手!”我也攥紧了拳头。歹徒见状慌了,急翻身站起,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刀子,摆开了拼杀的架势。“打!”我上前拦腰抱住了歹徒,耿老头和歹徒面对面撕打起来。只听歹徒“啊”地一声惨叫,手中的刀子掉在地上。歹徒束手就擒了,耿老头胳膊上却滴下了鲜血……
夜晚,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睡,一闭上眼,耿老头的形象就在我眼前晃动。于是,我翻身下床,打开灯,坐在桌前准备给报社写篇通讯。我握起笔,很快拟了个题目,主题是《耿老头深夜勇擒歹徒》,副题为“纺织女工虎口脱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