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自谋职业 方便群众
——记延安市个体户王延生
在延安市的个体摊群点上,有一个卖风味小吃——火烧的小店,这里每天顾客不断,生意兴隆。而办店的却是一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初中毕业生王延生。
前几年,小王没有固定职业,只靠做临时工维持生活。国家实行经济调整后,他便产生了自谋职业的想法。开始他想,人家集体工都不愿干,咱满身油溃,整天围着火炉吆三喝四卖火烧行吗?哪个姑娘愿意嫁给卖火烧的个体户?后来,通过学习,终于鼓足了勇气,八一年提出了卖火烧的申请。
小王借来一百元,买了炉子、案板、整子等炊具,还买了两袋议价面和猪油、肉、葱等食物。东西准备好了,他就下决心自学。听说刘振家师傅的火烧色好、味美,他就挤在人群中,一道一道工序看。每天人家上班,小王上“学”,人家下班,小王放“学”。做火烧重要的是和面,盐碱兑水的比例要合适。开始他和的面一扯就断,就把这些面都做成面条吃,这种面条比手工挂面还咸,面汤不能喝就倒了。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和面技术。
“新媳妇总要见公婆”。当小王正式开张营业时,围观的人一多,他就脸红心跳,手脚忙乱,双眼盯在面案上不敢抬头。但却从没动摇过,火烧质量不过关,他就便宜卖,再不行拿回家自已吃。在经营时,小王很注意为顾客服务这个宗旨,坚持薄利多销,别人一斤面做七至八个烧饼,他只做六个,不让群众吃亏。因此每天前来就餐和品尝的顾客络绎不绝,不少单位还提前定货。他看到吃火烧的人两手油腻,一些小孩还往衣服上抹,就增加了包装纸,不仅顾客携带方便,而且吃完还可擦手。
王延生自谋职业后,并没有忘记关心和帮助同学、朋友。帮助他们也走自谋职业的道路,有几个同学没有固定职业,整天在社会上闲逛,他就向他们宣传“三结合”的就业方针,谈自己自谋职业的体会,经过两个多月,在他的帮助下,去年黄延生和蔡兆丰都自谋了职业。他俩的家长亲自登门向小王致谢说:“多亏你把孩子引上了正道。”(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