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3年12月16日
第2版
02

画皮新传

春铎 刘坚

看了标题,请读者不要误会,这篇通讯的主人公,并不是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仙鬼怪,而是八十年代西安市一位二十四岁的年轻女工……

“调配科长的女儿”

一九八一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暖气融融的西安新城浴池里,刚刚洗完澡的女营业员王玫,正在对着镜子梳理头发。忽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在喊她:

“同志,请用一下您的梳子!”

王玫回过头,只见一位矮胖的姑娘向她打招呼。此人没有漂亮的容貌,萎黄的面孔上长着个蒜头似的鼻子,加上幼时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走路一跛一颠的残疾,但一双灵活的眼睛总是微笑着,显出一般亲热劲。

“甭客气,请用。”王玫友好地递过梳子。

陌生姑娘边梳着湿漉漉的头发,边主动向小王自我介绍:“我叫张辉,在边家村俱乐部工作,爸爸是市劳动局调配科科长,妈妈原在市妇联工作,七六年因病逝世了……”羡慕的心理,使小王和她热情地交谈起来,她们很快熟悉了。临别时,“张辉”还答应通过爸爸的老同事,给小王搞一辆“二六”型凤凰轻便自行车。

三天后,“张辉”笑容满面地来到王玫的柜台前,说车子已经搞到了,约她一块去取。王玫姑娘兴冲冲地回家取来了一百八十五元钱,同“张辉”来到小寨商场门口。

“你在外面等着,我进去找人交款!”

天真的王玫把钱交给“张辉”,便耐心地等着。但她哪里知道,这位“调配科长的女儿”早已溜之大吉了。

“香港大亨的外孙女”

一九八二年元月的一天,在青年工人侯俊的家门口,来了一位满面春风登门“相亲”的姑娘。她,萎黄的脸,蒜头鼻子,但名字却由“张辉”变成了“张惠”,身份也由调配科长的女儿变成了西安美院的大学生。

原来,半月前侯俊与这位“张惠”姑娘邂逅,一见钟情,俩人便厮混在一起。面对这个飞来的“儿媳”,侯的父母少不了一番热情款待。适逢侯俊的同事西安某医院的大夫单良来访。闲谈中,“张惠”得知这位单大夫因学外语急需一部录音机时,即设下新的骗局,称其多年失散的外公找到了,现任香港声宝公司总经理,专门经营各种名牌录音机。

“您能帮咱买一部吗?”单大夫轻信了她的鬼话,打算请其帮忙。

“没问题,我外公的几位朋友从香港来两安旅游,住在市委一个老干部家里。”

翌日,单大夫按时在约定的地方将二百八十元交给了这位香港火亨的外孙女。但从此以后,“张惠”姑娘再也没有露过面。善良的单大夫做梦也想不到,就在“张惠”接款两小时后,她的姘夫家里,却增添了一部崭新的“长乐牌”高级音箱。

“西影厂的美工”

阳春三月,她在小寨浴池又结识了驻军某部女战士芦苇。这位自称“黄飞”的姑娘,吹嘘自己前年从上海美院毕业,现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美工。父亲是省人大办公厅主任,丈夫在省委给某书记开小车。

黄小姐尽管其貌不扬,但芦苇姑娘仍为能结识这样一个有身份的朋友而感到荣幸,在她的邀请下,“黄飞”来到了通讯连的宿舍,一个新的骗局又在爽朗的谈笑声中开始了。

“表哥要买自行车,向我借五十元钱,不凑巧我爱人才把二千元带去上海买彩电了,您能否……”

没等客人说完话,主人便慷慨解囊,当即取出五十元现金,交与“黄飞”,并热情地把她送上了公共汽车。

(待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