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3月13日
第3版
03

在B型超声波诊断仪前

——记省妇幼保健院青年医生穆世刚

在一台锃亮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前,一位年青的医生熟练地旋动按钮,凝神观察着荧光屏上依次映出的胎儿各部位的图象。十多分钟后,他和蔼地告诉受检查者:“胎儿发育良好,再有四个月,您健康的小宝宝就要问世了!”即将成为妈妈的女工幸福地笑了……

这位向孕妇作产前优生检查的,是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超声波诊断室的青年医生穆世刚。

小穆今年二十九岁,一九七七年从卫校毕业分配进院不久,便来到超声波诊断室工作。过去,他仅在中学学过两年英语,更没有接触过超声波诊断技术。而本院的这部仪器又是我省从日本进口的第一台。当时,国内对这项技术缺乏研究,供参考的几乎全是直接引进的外文资料。为了攻下超声诊断关,小穆起早睡晚,抱着英汉辞典一个一个地查单词,啃完了一本又一本的外文资料,还把厚厚的《妇产科超声诊断图谱手册》翻译了一遍。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基本掌握了仪器的操作技能。

在临床实践中,小穆对产前优生诊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准确地诊断出胎儿的发育情况,以便对畸形胎儿作适当处理,他一面刻苦钻研超声波诊断的基础理论,一面注意在门诊中观察记录,积累经验,归纳同类病例。科室的领导和其他大夫看到小穆有钻劲,都主动多承担门诊任务,并多次安排他到外单位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为他的自学创造条件。从八一年以来,穆世刚先后翻译出一百余万字的外文资料,并写出了《先天性胎儿畸形B型诊断》等十篇医学论文,有的已在医学刊物上发表,其中三篇在本省和全国有关学术会上作了交流,两篇荣获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三等优秀论文奖。

为了更快地普及B型超声波诊断技术,小穆除坚持门诊外,还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向同行们传授技术,交流经验。他曾几次帮助咸阳地区医院安装和调试仪器,促使该院早日接诊。他还多次为省上和西安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学习班讲课。去年十月,他曾应邀为天津妇产病院办的超声诊断学习班讲课。穆世刚对超声诊断胎儿畸形专题的探讨,受到省内外同行们的好评,陕西省团委授于他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丽君 明洲)

(插图 杨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