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日用玻璃厂生产不断发展
集体小厂走拾遗补缺道路大有可为
本报讯 仅有一百六十八人的集体小厂——西安日用玻璃厂,积极组织青年就业,走拾遗补缺道路,为四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去年,这个厂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先进单位”,前不久,团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来到这个厂,高度赞扬了他们苦干实干的艰苦创业精神。
这个厂是一九八一年六月开始在一块二亩一分地的垃圾坑中筹建的。九月份建成后,他们经过市场调查,了解到文化用品瓶、医药包装瓶和异形酒瓶非常紧缺,就从填补这些空白产品入手,很快打开了产品销路,年内就生产玻璃制品近两万吨,产值达六十万元。一九八二年他们还清了十三万元贷款后,还盈利两万元。去年,他们利润大增,向国家缴税六万七千元。
这个厂的生产不断发展,职工们的收入也在增加。工资已由开始的二十三元提高到五十多元,而且每月都可以拿到奖金,劳保等福利待遇也同国营一样了。
(候成霞 朱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