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副业工当上了劳模
一记泾阳县棉纺织厂王春莲
最近,我省一位青年副业工光荣地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她,就是泾阳县棉纺织厂二十四岁的织布挡车工王春莲。
一九七七年,进厂不久的王春莲来到西北国棉一厂学习。在这里,党的好女儿赵梦桃的事迹和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使这位在农村长大的姑娘受到了工人阶级先进思想的熏陶。她瞄准全国先进水平,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除了在工作中虚心向老师傅们求教外,坚持提前四十分钟进车间,推后四十分钟出车间。为了练好接头技术,她每天还坚持业余“练兵”两小时。拇指被纱线划出一道道裂缝,她就用胶布缠上继续练;胳膊酸得抬不起来,她就咬着牙关忍着练。就是在下班的路上或外出参观的途中,她也在练习巡回打结和处理断经的动作。和她一同来学习的有的姐妹说,“春莲,咱们都是副业工,还不知那天被解雇,拚耶命干啥?”而她却说,“管它啥工哩,反正干不出好活来就对不住国家。”就这样,她很快就能独立顶岗了。三个月后,她的操作技术达到了一类水平。回厂后,在八二年省级操作技术比武中,她创造了单打结每分钟四十三个,处理断经五十秒,处理断纬十三秒的全国先进纪录,荣获省纺织系统“技术操作能手”的光荣称号,八三年,她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王春连不但有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车间临门窗的机台,温差大,断头多,她主动向车间领导提出,管理这些机台,并把原有的十六台增加到二十台。她管理这些机台,不但完成了产量和质量的指标,而且织出了优质棉布。在班上,哪位同志家里有困难,她就到哪位家里去帮忙;哪个岗位缺人,她就主动去哪个岗位顶岗。当车间给她记加班费时,她都坚决不要,她说:“我是一名共青团员,这是我应该干的。”
三年来,她义务顶班七十多次,达六百多个工时,平均要多织布二万四千多米。这次她光荣地当选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厂里的姐妹们都说:“春莲当劳模,俺们打心眼里佩服。”
(参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