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小史
一六六四年英国学者胡克首先提出;“人工合成类似桑蚕作茧的胶体物质应该是可能的。”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瑞士化学家舍恩拜内才认识到同蚕粘液最相似的原料是纤维素。一八五五年,瑞士的另一位化学家奥德马斯,从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溶解硝酸纤维素制成的粘液中,捞起了第一根人造丝。于是开创了化学纤维的新纪元。一八八九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造纤维纺丝机和第一批用人造丝织成的布匹。一八九〇年法国贝藏松郊外诞生了第一家人造纤维厂,每天生产五十公斤人造丝。尽管当时的技术条件很不完善,但它向人们证实了工业化生产纺织纤维是可能的。
真正使化学纤维生产突飞猛进的,是合成纤维的发明。一九二〇年,德国的施陶丁格尔教授发现了纤维素天然纤维的结构,并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小分子会聚合成纤维。由于这一发现,施陶丁格尔教授获得了一九五三年的诺贝尔奖金。从此化学纤维工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锦纶(一九三八年)、氯纶(一九四一年)、腈纶(一九四二年)、涤纶(一九五〇年)、维纶(一九五〇年)、丙纶(一九五七年)等一系列合成纤维犹如雨后春笋般陆续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目前世界上约有六十多个国家的九百多家企业在生产化学纤维。一九八〇年世界化学纤维产量达到一千五百万吨。到本世纪末,化学纤维的产量将达到三千三百万吨。
(来宏安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