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镇工业振兴渭南经济
中共渭南地委书记 张济伦
渭南地区共有乡镇社队企业六千一百一十七个,从业人员八万五千一百七十二名,拥有固定资产一亿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产品达一千余种,畅销省内外,年总收入接近两亿元,是一支不可小视的经济建设力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新的重要来源,是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翻番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没有高度发展的乡镇工业是不行的。农业翻了,工业不翻,工农业总产值就不可能翻。而且,工业不翻,农业也很难翻,即使翻了,也不会稳固。“无工不富”、“无工不翻”,其道理就在于此。
谈到发展乡镇工业,许多同志常苦于致富无门。这里面有实际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指导思想问题。比如我们地区的沿山地带,石料、煤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建材工业和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但过去片面抓粮,没有注意开发利用地下资源。现在情况大变,各县都注意了广开财路,华县从事石料加工的就有七乡二十二个大队,一千四百多名劳力。巳办碎石厂五十七个。八三年石料产值达到一百五十七万多元。其中,莲花寺乡贺崖队年产石碴三万四千方,收入三十一万元,使该队总收入由八〇年的八万八千元猛增到八三年的三十五万元,三年翻了两番多。这充分说明,重新认识当地实际,对于发挥资源优势十分重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客观存在。同一个地方,是用狭义农业的观点去看,还是用商品生产的观点去看,会得出大不相同的结论。只有牢固树立商品生产的观点,才能看到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把“穷根子”变成“钱串子”。
继续放宽政策,改变限制太多的状况,是当前发展乡镇工业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地区根据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在最近召开的农村经济工作会上明确宣布了以下四条:一是维护企业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有权对生产经营、资金财务、收益分配、人事安排等进行处理。制止和废除一切对乡镇企业的非法干涉和不合理负担;二是采取多种方式筹集发展资金。鼓励群众集资入股,允许跨地区、跨行业组织资金协作;三是乡镇企业的一、二类原材料,应逐步纳入各级计划,三类原材料允许企业自购。允许产品自销,议价购进原材料的产品可议价出售;四是乡镇企业职工的生活待遇、工资水平、劳保福利可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决定,允许等于甚至高于国营企业。我们决心继续解放思想,放宽政策,为乡镇企业“松绑”,为农村工业开路,使乡镇工业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为振兴我区经济,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