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台动平衡机的诞生
当新型动平衡机投入使用的喜讯,传遍西安造纸厂时,人们就想起了它的设计者——省劳动模范吕文峰。
年过半百的吕文峰,是位钻研技术的“革新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短短几年里,他先后搞出十几种革新成果。介绍革新成果的文章被《铸造》等杂志刊登,全国十多个省市推广应用。
八二年,吕文峰发现厂里的造纸机辊筒常常要拉往百里以外的兄弟单位做动平衡调试,每跟辊筒光加工费就需二百八十元。而且工期很长,影响成品的出厂周期。为此厂里曾购回了一台动平衡机,但因性能不对号,只好长期搁置一边,吕文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仔细琢磨着、摆弄着、筹划着新型动平衡机方案。
革新动平衡机,这对干了二十多年钳工的吕文峰来说,困难并不小,他就向书本求教,在实践中摸索。一次,他在一本杂志上发现日本生产的硬支承动平衡机有可取之处,便请人翻译,从理论上肯定自己的设想。他先后自学了“振动学”、“动平衡与静平衡”等十多本技术理论方面的书籍。还带领试制小组的同志,辗转五千多公里,到广州、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动平衡机资料。八三年,正当试制动平衡机紧要时刻,轻工业部和西安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去河北、山东休养,领导决定让身患十二指肠溃疡、骨增生等疾病的吕文峰去,老吕却一再恳求说:“动平衡机搞不成,人去了心也不安宁。”他说啥也没有答应。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动平衡机终于一次调试成功了。试验结果:调试一根辊筒的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五倍。
现在,吕文峰又动手设计负荷更重的大型烘缸动平衡机,在开发新产品的征途中,迈开了新的步伐。
(杨韧 冯源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