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艺苑耕耘人
——记榆林地区文化局长尚爱仁
栾世孝
榆林地区的文化艺术,是我们相当熟悉的。那沁人心脾的信天游,陕北道情;那活泼风趣的踢场子、扭秧歌等,是我们常常可以领略到的丰富多彩的节目。人们至今记忆犹新,轰动剧坛的我省第一个批判“十年动乱”的戏《普通人的命运》,就是榆林地区文工团创作演出的。该地区的民间艺术演出团,八二年春赴北京汇报演出时,用自己淳美的地方风格和独到的表演技艺,赢得北京的艺术家们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鼓励和赞扬。同年十月,在西安为出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洲地区保护与发展民间传统舞蹈讨论会”的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舞蹈家们演出,博得专家们的极大欢迎和高度称颂。不久前在省新创作剧目展览演出中,该地区创作演出的陕北道情《接婆姨》,受到好评和赞美。
榆林地区的文艺工作搞得如此之好,与地区文化局长尚爱仁关系甚大。老尚是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一位文艺战线上的老战士。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剧协常务理事,省文联委员。几十年来,他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积极地贡献给了地区的文艺事业上。他对地区的文化艺术,有设想,有方法,有步骤,有落实。头一条,抓创作,在他的努力和地委的支持下,地区文联在我省第一家成立起来。并很快办起了刊物《塞上柳》,为专业和业余创作人员提供了园地。对各文艺单位搞创作的同志,他积极支持,充分提供各种艺术创作的条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的许多具体困难。搞剧本创作的李静林住房困难,他给剧团领导做工作,给解决了两孔室洞。搞作曲的曲治成夫妻分居两地,他多次到有关部门联系,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尚不仅爱护人才,还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受到好评的王向荣,就是他发现并培养起来的一位青年农民歌手。去年春节,地区举行民间文艺会演时,老尚发现神木县剧团一个被淘汰的演员,演出时帮乐队打手锣的孙志宽声音不错,立即请有关同志一起听了小孙的演唱,结果大家一致认为他的音量宽厚,音色淳净,是个好苗苗。目前,小孙正跟省歌舞团声乐教师白秉权学习。老尚每年有大量时间是在基层工作的。有时汗流浃背地在清涧县的窑洞里帮剧作者伏案修改剧本;有时在秋雨连绵中于神木剧团的排练室专心致志地导演节目;有时在大雪纷飞天发现他伫立在绥德的汉墓群遗址上;有时在黄风漫天时出现在横山县召开的科教电影发行工作会议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党的温暖送给了辛勤的文艺工作者们,点燃了他们的创作情思,激励了他们的表演热情,鼓舞了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而他自己,至今还夫妻分居两地,他根本顾不上关照多病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