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6月22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国营西安仪表厂巡礼 李立三改名 我爱中华 李政道谈筷子 鲁迅与瞿秋白 图片新闻 藏族同胞无姓氏 汉字形体的演变 千古功臣(国画) 霍家遗风与民族正气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汉字形体的演变

我国文字源远流长,几经演变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相传黄帝时代的仓颉首先造字,使人类社会从野蛮过渡到文明。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其笔画锋利尖锐,结体简朴。到商周后期的改用青铜铭文,笔画或圆浑古朴,或秀丽挺拔。但这些字书写不便,书法上称之为大篆。秦统一中国后,李斯改大篆为小篆(也称秦篆),字体匀圆整齐,用笔秀丽清建。小篆是全国统一的文字。这在文字形体的改革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小篆的书写仍不方便。

以后,程邈摆脱小篆的约束,创制隶书体,改圆形为方字,笔画整齐易认,便于书写,这是当时最进步的文字。到东汉时,又从隶书体演变为楷书,其字形平稳工整,结构匀称端正,便于初学,很受人们的欢迎。后来又从隶书演化为一种草书体,到东汉末年,刘德升又创行书体,即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它萦回玲珑,生动流美又显得平易近人。此后,文字形体再无大的改革,一直沿用至今。

(李玉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