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07月03日
第3版
03

钢笔胜华

今年元月,在日本名古屋市“松阪屋”大楼的展览厅里,渭南市工人俱乐部青年放映员程平的篆刻和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舒同、赵等二十人的作品,一起参加了《中日二十人书法联展》,受到日本友人的好评。

这位年轻职工是怎样走上篆刻艺术创作道路的呢?

在渭南农村长大的程平,从小喜爱养鸽子,他常常用竹管、杏核刻成多种样式的鸽子哨,使鸽子腾空飞翔时发出哨鸣声。上学以后,他就学着为同学们刻印章。六二年,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和体弱多病,程平初中没有毕业就休学了。在回乡务农的日子里,无论在野外割草看到坟碑上的篆字,还是看到刻字摊上师傅写的篆字,他都如获至宝地描下来,晚上又在灯下照着刻写。八九年的时间过去了,他的治印技术也有了不少长进。

一九七一年,二十四岁的程平参加了工作,在电影放映之余,他仍坚持学习篆刻,并试着把自己的习作分别投寄出去。当时,喜逢《文物》编辑部热心的编辑们穿针引线,使他结识并拜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国著名的金石家罗福颐先生。罗先生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年轻求教者,并以《印章概述》、《汉印文字征》、《汉铜印丛》等著述和一枝优质铁笔相赠,并再三叮咛:“要取法于上,从严谨工稳入手,多在汉铸印上下功夫。”

在书法前辈的指导和市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程平的兴趣更浓了,业余的时间绝大部分都迷在了治印上。酷暑盛夏之夜,他不顾蚊虫叮咬,静坐灯下刻写;数九隆冬,他冒严寒顶朔风寻石觅料。为了开石治印,他不知弄断了多少锯条,不知磨短了多少只铁笔。为了熟练地掌握文字变化的基本规律,小程反复攻读了《说文解字》、《中国书法简论》等主要著作,并注意从美术、诗歌、音乐、舞蹈、杂技及建筑等姊妹艺术中博采众长,增强艺术构思的技巧。

辛勤的汗水浇出了丰硕的成果。一九七六年,程平的篆刻处女作“高路入云端”被选送到日本东京、名古屋、九州参加展出。以后,他的作品先后在我国的《书法》、《美术》、《民族画报》等刊物上登载。今年元月,程平的汉铸印、铁线篆、汉瓦当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参加了名古屋中日书法家展览,其中一枚刻有岳飞《满江红》一词的白文印,九十三个字布局严谨,精工细雕,一丝不苟,尤为内行和观众们赞赏。

(李明贤 杨明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