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青青(散文)
镇安 胡晋生
我们南山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便稀奇;屯前屯后满是水竹,有茶缸儿粗,便又稀奇;屯里办了竹器厂,厂长是个巧手姑娘,名叫水莲,她编的竹篮儿,在广交会上成了热门货,这就更是稀奇了。
水莲十八岁,长得花模样,心又灵、手又巧,编的竹篮讨人喜欢,很快就在县里、省里出了名儿。去年老厂长退休时,大伙儿一声吼,她就当选厂长了。
有一次,后山屯来了十几个小伙子参观,见水莲编出这么好的篮儿,个个惊呆了;接着,他们从她手上夺过正编的篮儿,翻过来看看,翻过去看看,一边喊叫“好!”一边瞅她那黑长辫儿。她却不认为他们坏,她知道他们和自己一般年纪,也有心思了。就红了脸儿,低下头瞅脚尖儿,两只小手来回拨弄小辫儿。
刚一打春,水竹园就生了翠色。春风一吹,无边的竹林就瑟瑟价响,竹梢儿摇摇摆摆,时起时伏,好象满山坡都在动弹。一场春雨过去,竹林里就有千千万万的竹笋破土了,不要几日,竹笋猛长,又粗又嫩,生机勃勃。
于是,水莲领了编织厂的姑娘小伙儿,说说笑笑进了竹园,伐掉老竹,运回厂里,不几天时间,高高的竹码就一个接一个地坐在竹器厂门前了。
有一天,厂长水莲宣布:“今日全体工人在会议室集中,支书辅导学习中央一号文件。”
第二天,厂长水莲又向大家宣布“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商品生产发展,我们厂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工人由现在二十人增加到一百人,到年底完成指标十万元。”
这一来,竹器厂人增加了,生意也红火了,省外贸公司和厂里签订了五万件竹篮、二万件竹椅的合同。水莲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研究、推行质量措施,实行了计件取酬制度,设立了产品质量验收小组,竹器厂生产进度天天刷新,厂内厂外一片热气腾腾。
这天,水莲收到一封求爱信,这已是第九封了:来信的有农民,有工人,还有干部呢。她真不知怎么向人家回信好。不回,当然是不妥的。于是,她想了一会儿,摊开信纸,象签写合同书一样认真地写道:
xx同志,来信收到了,感谢你的真情厚意。但是,我不能答应你。我决定在南山屯成家,我是舍不得离开南山屯的。因为,这里有清清的泉水,有青青的水竹,还有一个新兴的竹器厂呢……
哦!竹是这样青,水是这样明,水莲姑娘的心是这样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