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铁路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
通车里程已达一千七百二十二公里,机车和客车数量显著增加
本报讯 建国三十五年来,我省铁路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一九八三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一千七百二十二公里,是一九四九年的三点九倍。机车和客车的拥有量,分别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五点二倍和四点六倍。
解放前,我省铁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极为缓慢,不仅铁路少,而且布局也极为不合理。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仅有陇海线至天水区段及咸阳到铜川支线,共约五百五十公里。由于宝鸡至天水区段经常塌方断道,还不办理营业。因此,全省铁路通车里程仅剩潼关至宝鸡和咸铜支线,共计四百四十七公里。远在一九一五年,封建军阀就喧嚷要修宝鸡到成都的铁路,从那时起到解放前,反动政府也曾断断续续地组织过一些勘测,但由于政治腐败,技术落后,对穿越秦岭的选线工作始终没有解决。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展开了旧有铁路的修复改造和新路建设工作。从一九五〇年一月开始,对塌方严重的宝鸡至天水区段进行彻底整修,到一九五四年七月修竣通了车。一九五二年九月,勘测设计宝鸡到略阳的线路,并于一九五四年开始施工,一九五六年七月十二日与成都到黄沙河的线路接轨,建成了宝成铁路,打破了在解放前认为铁路难以通过秦岭山岳地带的结论,在世界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不多见的奇迹。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五日,宝鸡和凤州间又实现了电气化通车,这是在我国建成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一九五六年六月起新建西户支线,西安西站至户县通车。一九五八年一月,潼关黄河便桥修通,与南同蒲线风陵渡接轨。一九七二年,西侯线阎良至下禹口通车。一九七六年,阳安线阳平关至安康通车。一九七八年以来,还有太西线新丰镇至张桥、襄渝线胡达段白河至巴山等线路相继建成通车。另外,还修建了不少专用线。目前,全省铁路干、支线由解放前的两条发展到了近十条。铁路布局由解放前局限于关中地区,伸向到渭北高原和陕南山区,改变了过去布局不合理的状态。铁路复线和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已分别发展到三百多公里和八百多公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铁路交通事业发展更为迅速,旅客运输量每年以百分之七点五的速度,货物运输量每年以百分之四点二的速度递增。一九八三年,我省铁路完成客运量二千七百二十五万人次,货运量二千五百八十一万吨,分别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六倍和二十五倍。
历经三十五个春秋,我省铁路交通运输事业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它仍然是我省对外交通和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我省铁路职工决心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为陕西的铁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康仲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