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翻身仗的决策人
受命于危难之际
决战连连失利,小厂濒于困境!
一九八二年九月,这个由西安柏树林街道办起来的跃进电器厂,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五年来,厂长象走马灯般地连换五任,亏损达十余万元,厂里连职工每月十五元的生活费也无法支付,致使大部分人员放长假回家,有的还自愿退职谋出路……
就在这时,青年工人李群和蒋建斌分别当选为正副厂长。尽管街道党委支持厂里放手改革,但不少人还是疑虑重重。是呵,一直担任采购员的李群刚刚三十岁,担任过车间工长的蒋建斌才二十二岁。眼前,又是困难成山,这两位年轻入有扭转局面的胆略和办法吗?
“军中无戏言”
“多年来生产上不去,根子就在吃大锅饭上!”两位新厂长认准了这一条。
于是,他们第一步首先将职工每月六元的综合奖改为定额奖;接着,又提取职工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为浮动工资,实行超额部分限额提成的付酬办法。从此生产形势显著改观,这个仅有四十名职工的小厂,很快创出了月产值三万八千元的新记录,比过去翻了一番,一些职工月奖金可达一百二十元。这时,不少人又有了疑虑。但厂长当场拍板:“军中无戏言,通过职工讨论和上级审定的,不能轻易收回!”奖金,一文不少地下发了。
“新厂长有令必行,真是说一不二!”小厂一下开了锅,职工们更加甩开膀子干了。
宁赔万元不失信誉
恢复生产后,还是订户寥寥,产品销路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原来是过去产品质量差,极大地影响了这个厂的信誉。
新厂长上任不久,便分头走访用户单位,并用大红请柬请用户来厂召开质量座谈会。会上他们主动征求用户意见,拿出新产品请行家们鉴定,并提出对过去出厂的不合格产品保修保换,新产品在建立订货合同前可欠款试销。这样的座谈会沟通了用户的心,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厂里为用户维修退换不合格产品的费用就达万元以上。
“未曾翻过身,先贴一万元!”不少人直吐舌头。但新厂长成竹在胸:“不砸烂旧牌子,就创不出新牌子,这叫损失万元买信誉。”从此以后,“保质量求生存”的思想深入人心,定货单位接踵而至,小厂的产品在一年内就销遍全省各地。
为创业广罗人才
两位厂长深知,小厂正值创业之秋,急需技术人才。
厂里缺电器人才,听说铁一局有位内行的退休老工程师,副厂长和一位技师便三次登门,请他来厂把住了电器的设计、安装和检验的重要关口。喷漆工艺,是这个厂长时间不能过关的一道重要工序。听说西安南郊有位经验丰富的退休女工,厂里又一次次地去请贤,从奖金、报酬的发放、雨天派车接送,以至她八十岁的老母需要照顾的事,新厂长也作了安排。一位老技师一度离开厂子,年轻厂长心急如火,又一次次地登门将他请了回来,被称为跃进厂的“肖何追韩信”……
乘胜进军
人们都说,两位新厂长有一股奋力拚搏的顽强劲,这话一点不假。为了扩大产品销路,厂长李群亲自背着数十斤重的产品日夜兼程,四处奔波,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有一次十多天就跑了十个省市。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这个厂的产品远销甘肃、青海、吉林、云南、广东等地。副厂长蒋建斌是个多面手,他车、钳、刨,磨等工种样样能来,常常亲自下车间解决技术疑难,和职工们一起通宵加班突击急件任务。两年来,小蒋两次放弃了进大厂当工人的机会,一心扑在厂里的建设上。
不到两年,跃进电器厂翻身了。去年实现了转亏为赢,今年六月又创出月产值五万五千元的最高纪录。在这势如破竹的进军中,两位年轻厂长又在酝酿着新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