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罕东线上的“贴心食堂”
战斗在罕东线上的铁道部二十工程局二处一段二队的职工食堂,早餐有廉价的面包、发糕等点心供应,中、晚餐职工们均可选吃米饭、面条、油条、烤饼、包子、花卷及南北方几种风味的菜肴。这个食堂被职工们誉为“贴心食堂靠”,评为生活管理先进单位。
“贴心食堂”的美名在二队炊事班“落户”是不易的。这个食堂从今年元月由原来的份饭改为现行的餐票选食制后,开始由于管理经验缺乏,烹调技术水平低,职工们常常怨声怨气,自己做饭一度成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队党支部就安排了一位队干部分管食堂,又抽调了既懂行又肯干的支部委员丁仕良到炊事班任班长。丁班长上任后,从抓技术学习入手,他购买了《烹饪技术》、《大众菜谱》、《点心制作技术》等业务书籍组织全班学习。今年三月,炊事班还参加了《中国食品报》举办的烹调技术刊授学习。为增加食品花样,粗粮细作,他们自制烤饼炉,并多次向当地个体户、国营食堂的名师学艺,使大家掌握了色鲜、味美的南北风味菜肴的操作技能,改变了过去主、副食单一化现象。
炊事班还积极想办法,挖潜力降低主、副食价格。他们用队里空闲的地边种蔬菜,降低菜价成本;自己加班压面条,节省加工费用于买调料;自做豆腐、生豆芽,用豆渣作饲料养猪二十多头,上半年产肉六百多斤,每斤仅合六、七角钱。同时,他们还针对四川籍职工多的特点,按四川风味制作了豆瓣酱,腌制咸菜二千七百余斤。如今职工们每天都可以吃到猪肉、豆制品,每星期还有鸡、兔肉和鸡蛋等多种菜肴。职工生活大大改善,而伙食标准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平均二十四、五元降到了十九元左右。
与此同时,炊事班还专门为职工病号、临时亲客等设了小锅灶,受到广大职工欢迎。五月份职工王泽忠患病后食欲不振,炊事班就主动为他做了最喜欢吃的荷包蛋面条送到床前。工人丁昭华的父亲来队看望儿子离队时,因赶早班车吃不上早饭,他们专为丁伯伯做了鸡蛋挂面。工人康来金的母亲来队后生了病,炊事员不厌其烦,一日三餐为康母做可口的病号饭,使老人感动得流了热泪。职工们满意地称赞说:“咱们队食堂真是胜似家庭的贴心食堂。” (熊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