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10月23日
第2版
02

朴农家出人才

——访问出了四个研究生的吕和生一家

一个农家出了四个研究生,全国十几家报刊相继报道了这条新闻。这新闻就出在我省长安县灵沼乡冯村的吕和生家里。

前些日子,我访问了这个家庭,首先见到了热情好客的吕和生。他告诉我,一九七七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三个儿子同时考入了大学,被当地群众誉为“一榜三进士”。一九八〇年,老四又考入了武汉地质学院。这几年,他的四个儿子经过艰苦努力,又先后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六十一岁的吕和生,仅读过三年书,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是个方圆几十里闻名的能工巧匠。为了培养儿子,他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学习条件。老吕有时干活时,几个儿子便给他当下手。孩子们出于好奇心,常常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吕和生虽然没有文化,但总是尽可能地讲清其中的道理。老二说了这样一件事:少年时代,父亲就让弟兄四个做数字猜谜游戏,他们经常边剥玉米,边做题,看谁剥得快,算得快。一次,父亲给兄弟几个出了个智力测验题:“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馍,大和尚一人吃三个。小和尚三人吃一个。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个?”后来,孩子们上中学后,才明白这是一道二元一次方程式。这对于他们日后智力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

重点培养老大,发挥老大的带头作用,这是吕和生的教子方法。他对老大要求特别严格,老大也不辜负父亲的希望,学习特别努力。他为了看一本外文书,不惜跑到十里以外的地方去借,他凭这样的毅力,先后学会了英、日、法、俄四国外语。在他的影响下,兄弟几人都爱看书学习。

谈到他们的母亲时,老大感慨地告诉我,为了让兄弟四人更好的学习,不分散他们的精力,母亲把所有的家务活都承担了。在他们上学时,母亲经常是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做早饭。在几个孩子上学家里又无其它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母亲经常织布纺线,以补贴家用。兄弟几个谈起他们的父母,是充满了崇敬和深厚的感情的。

现在,这农家的四个研究生,正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在知识的征途上奋力登攀。

(尚瑾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