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她们把青春献给大山
朋友,你到过秦岭山区吗?那俊秀挺拔的山峰,层峦迭嶂,苍苍茫茫,蜿蜒千里;你了解地质队员的生活吗?他们常年累月,风餐露宿,战斗在崇山峻岭。
在他们中间,有一支以女找矿员为主的铀矿普查集体——西北地质勘探局二二四大队第四小分队。这支小分队是一九七六年组建的,全队二十九名职工中,女同志占了一大半,其中十五名找矿员全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姑娘。这些姑娘大都来自城市和平原,许多人过去从来没有见过山,没有爬过山,是开发地下宝藏的宏伟事业,把她们唤进了秦岭大山。八年来,她们转战秦岭山区四、五个县,行程数千公里。姑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以大山为家,以找矿为荣的思想始终没有变。
为了找到铀矿,她们一年之中的大半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她们喝过河水、井水、沟水。在那烈日当空,干得嗓子眼直冒烟时,也曾经把嘴贴在山石上,去舔那石头缝里渗出的一滴滴宝贵的水。她们住过戏台、破庙;住过牲口圈、茅草棚……
那是前年四月的事了。山外早已桃红柳绿,山里仍是淫雨霏霏、寒气袭人,一个队员因病请假了,孙新荣代替她和另一个同志一同去取二十天前埋下的探杯。探杯是在山上埋下的探测铀放射线的塑料杯。雨,越下越大。阴森森的山林里,一步一滑。她们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嘴唇冻的发紫,才取了几个杯就迷了路,罗盘打不出方位,地图也不起作用。下山的时间到了,两人急得直想哭。她们咬紧牙关返回原地,重新确定方位。当把五十多个探杯全部取回下山来到山口的时候,早下山的伙伴们已经在雨中等她们两个多小时了。姐妹们帮着她们换下湿衣服时,她们俩人已经冻得说不出话来……
朋友,请不要以为地质队里只有艰辛。在女子队里,同样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活的欢乐。你听:在山谷里,伴着哗哗的流水声,传来的是她们清脆的歌声;你看:收工归来,脱下劳动布的工作服,换上的是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和半高跟的凉皮鞋。还有那插在每个床头的五颜六色的野山花。这些都告诉人们:这里的主人对大山有着多么深厚的感情!
每当夜暮降临,山野里一片黝黑一片寂静。只有小分队驻地的点点灯火在闪亮着。此刻,年轻的找铀姑娘们毫无倦意,她们正打开书本,向着另一个世界奋力进击。山里不比城里,野外不比室内。没有桌凳,就扒在床上以床为桌,找来石头当凳;没有课本,就借来传抄;没有教员,就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去年文化补习考试,全队二十名队员全都领取了合格证
岁月在流逝,年龄在增长,姑娘们也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在寻找自己未来的生活伴侣。没有商量,没有默契,意味深长的是,在已经结婚和正在恋爱的十几个女队员中间,她们的爱人或男朋友,没有一个不在秦岭山,没有一个不在地质队。是大山为她们当了红娘,是清泉为她们传递情语,是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追求把一对对年轻的心拴在了一起。深受姐妹们尊敬的班长孙新荣找了一个钻探工,名叫吕松山。人们形容地质钻探工是:远看象个要饭的,近看象拖拉机站的,一问才知道是搞钻探的。这些,小孙都不嫌,她爱小吕的人品——忠厚、朴实、积极上进。人好,就是这些找铀姑娘选择对象的标准。
八年来,在一批又一批姑娘们的努力下,女子找矿队完成了七百多平方公里的详查面积,埋取径迹探片三万多个,埋取活性炭探杯两万多个,年年超额完成各项任务。
八年来,她们多次受到中央、省、地和主管局的表彰奖励。这个集体先后被团省委和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队红旗、全国青年新长征突击队光荣称号。
(张光宇)
题图设计 任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