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11月23日
第2版
02

放开手脚让农民集资办企业

陕西省乡镇企业局副局长 刘正阳

为了适应农村政社分设后新的形势,给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繁荣经济带来促进,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对发展乡镇企业非常重视。指出:要把放手发展乡镇企业当作治陕富民的战略措施来抓。

今年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一至九月仅乡(社)村(队)企业总收入就达12.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特别是农民集资办的合作企业和农民私人办的个体企业,象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据初步统计,全省集资1亿多元,兴办企业2万多个,预计年底总收入可达2亿元以上。户县乡镇企业到十月底,总收入已突破1亿元大关,比去年翻了一番,其中主要是农民集资办的合作企业和农民私人办的个体企业。事实充分证明,这类企业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跃居于乡镇企业的首位。

这类企业和原有的社队企业相比,它有好多优点,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是办企业是农民自己选择的事业,有困难一般不找领导机关,都靠自己全力以赴去克服,真正体现了自力更生精神:二是得利除了交纳国税外都是自己的,可谓利益直接;三是办企业者有权,自己说了算,体现了经营自主;四是办企业人得力,谁能挑重担谁就干,相对的说都是农村的能人:五是管理人员很少,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直接生产者。因此,兴办这类企业必然是投资少,产出多,建厂快,效益好。

当前发展这类企业,条件已经具备。一是中央路线、方针英明,政策允许;二是农业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力和剩余时间;三是近几年农民逐步富裕起来了,手中储有一定资金;四是现在农村有一大批返乡知识青年,还有一批经过训练的“两用人才”复原退伍军人,和一批退休的工人以及农村原有的大匠,农村是有人才的。现在的问题是,只要各级领导特别是县、乡领导指导思想端正,放手发动群众,使人人想企业、谈企业、办企业,依靠群众集资办这类企业,在农村形成一个星罗棋布的商品生产点或网,使乡镇企业以小取胜,积少成多,这样我省的乡镇企业就一定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愿望,就一定会早日变成现实。

各级领导思想的转变是实现这一设想的重要保证。要突破过去只抓乡(社)村(队)企业的老框框,转变为乡(社)村(队)、农民联办和农民私人办一起上,特别要着重抓农民联办和农民私人办企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推广这类企业的先进经验。要实行正确的引导、扶持和管理,要树立精心为他们服务的思想,特别在信息上、技术上、供产销运上,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排忧解难,促其顺利发展。要教育广大群众正确对待这类企业,防止害“红眼病”。要提倡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和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的腾飞,全体农民富裕起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