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延安的明天更加美好
延安地委书记 白恩培
延安地区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一九〇七年开办延长油矿、建成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为开端,至今业已七十六年。早在全国解放前,特别是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年里,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起了八十多个企业,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全国解放之后,毛泽东主席号召延安人民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和经济创伤,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北京市对延安工业进行巨额援建。从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七八年国家共投资一亿一千万元,建成十六个地方企业,一九七八年工业产值达到一亿一千六百万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四点八倍。
延安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那时起,四年迈出四大步,实现了生产、效益、财政收入增长的三同步,而且经济效益的增长超过了产值的增长速度。一九八三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了一亿八千九百四十九万元,税利积累增加到四千七百零九点七万元,财政收入达到了五千四百八十九万元,与一九七八年相比,总产值增长百分之三十八;税利积累增长三点六倍;财政收入增长一点一倍,工业税利积累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也由一九七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竖决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惯、提高”方针、政策的结果。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二年,地委和行署立志改革、狠下决心,首先对那些原料无保证、产品无销路、生产亏损严重的二十九户国营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大胆调整了工业布局和工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延安特色的能源和轻纺工业,初步形成了延安“南煤、北油、中轻纺”的合理工业布局;重点抓好“四大拳头”产品的挖潜改造,在一九八二年底就使原油产量增长了一点一七倍,卷烟增长了二点三倍,煤增长了百分之五十,毛线增长了六倍,使这四大产品的产值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积累占百分之八十。从一九八二年以后全区工交战线改革蔚然成风,掀起了开创工交生产新局面的热潮,积极进行企业整顿,从各个方面提高企业素质;大力推行经济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依靠技术进步,设法提高技术水平;进行“转轨”、“变型”工作,使企业发挥出巨大的内在潜力。
延安工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是,比起其他地区来,我们的步子还很缓慢。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放宽政策,给企业松绑、扩权,在工作中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开拓新产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在“七五”计划期间,力争实现年给国家提供税利一亿元,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让延安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