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刀刃、刀背及其它
惠生
大凡办事情都应权衡利弊,不因小利而招大弊,不因小弊而弃大利。比如使物花钱,对其利害得失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分析,扬长弃短,趋利避害,把有限的物力、财力用在最当紧、最能见效的地方,即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若把钱财用之不当而置于“刀背”,那只能是前钝后脏了。难以劈荆斩棘。
由用财想到用“才”,打个比方,骏马一日能行千里,但把它放在深宫捕鼠,还不如小猫。著名铸剑家干将做的利剑,木匠用它做活,还不及斧子。当今之世,我们的“骏马”、“利剑”虽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然知识分子队伍可谓洋洋大观。惜哉,这些人才在许多地方和企业并非都用在“刀刃”上,被置之“刀背”的比比皆是。有的科研、教学单位是“三个月亮一颗星,五个将军一个兵”,高级人才严重积压。生产单位想聘用,对不起,哪能允许人才“外流”。有些知识分子云集的企业,宁可把多余的科技人员锁在“深闺”里,也不愿放他们出去“自由恋爱”、喜结良缘。工程师被“重用”为采购员、伙管员的,报端上常有披露。有些善“权衡”者,以为倘若让人才脱颖而出,干出显著成绩来,自己岂不成了武大郎。于是乎,挖空心思,或把历史旧账(应给人家了结的账)仍当辫子,或给新栽上一条“尾巴”,让其“挂”在“冷库”里。如此“刀背”用才法,岂不误国误民!
古人曾说:“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说明选拔、使用、信任人才均不易。如今,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要紧的是,企业当政者要慧眼识人才,放胆用人才,无畏护人才,让人才各适其位,各展其长,用人才之锋刃,去开辟振兴经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