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4年12月18日
头版
01

起用知识分子 勇走改革之路

省综合勘察院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本报讯 自一九八〇年以来,省综合勘察院成批起用知识分子,使改革之路越走越宽,经济效益越来越好。四年来,他们已上交税利一百零三万元。今年一至七月盈利一百零一万元,超过前三年盈利的总和。

这个院原是一个科研、生产双肩挑的事业单位,每年需要国家财政拨款二百七十万元。一九八〇年,他们作为我省第一批试点单位,开始进行科研和生产的企业化改革。“铁饭碗”端不成了,怎么办?院党委认为,必须起用知识分子,走改革之路,向知识、技术要经济效益。他们的作法是:

第一,让懂专业、了解知识分子、有改革精神的知识分子主持组织、干部工作。他们提拔了一名学政治的大学毕业生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常务工作。还提拔了一名知识分子任组织科长,消除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中梗阻”。

第二,不是提拔一两个,而是成批地提拔。到目前为止,知识分子已占全院中层干部的四分之三,其中还提拔了非党知识分子十三名。这样,一个由内行当家,说内行话,办内行事的局面很快形成。

第三,是重用,不是利用。院党委不把新干部当摆设、当花瓶,而是委以重任,让他们有职有权,遇事敢于拍板。

第四,敢于提拔有缺点的能人。院党委在选贤用能时,不求全责备,不听闲言碎语,主要看是否符合干部“四化”条件。

第五,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他们先后为四十七名知识分子纠正了冤假错案,发展了十五名知识分子入党,为二百多名技术人员套改、评定、晋升了技术职称。同时,在知识分子的住房、用车和子女就业等问题上,都给予适当照顾,使广大知识分子心情舒畅地工作。

本报记者 田永祯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