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昔日“婆婆厂”今朝挑大梁
——访汉中市机电设备加工厂
听说汉中市机电设备加工厂拥有存款近三十万元,职工们每月平均工资由原来的三十元,增加到八十多元,连续三年被市经委命名为先进企业。最近,我们特意访问了这个厂。
这个厂只有七十七名职工,平均年龄四十多岁,除五名男职工外,其余全是“半边天”,人称“婆婆厂”。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穷得连工资都发不起……
我们来到这个厂时,正是工人下班时间,婆婆妈妈们穿着笔挺的蓝、黑呢厂服,三三两两,谈笑风生地回家。“想不到你们厂还有今天,挺神气呀!”我们同几位熟悉的女工攀谈起来,她们高兴地说:“我们厂能有今日,一靠政策好,二靠领导行。”
一九八一年四月,国营秦安金属结构厂党委和市轻工局,对这个家属工厂进行了整顿,从大厂选派了一名青年干部担任厂长。厂长思想放得开,措施扎实具体,建立健全了十五种规章制度,提出了“砸碎大锅开小灶,多劳多得记功劳”的口号,调动了职工们的劳动积极性。一九八二年,当改革的春风刚刚吹拂的时候,这个厂就民主选举了各级领导班子,精简了机构,压缩了非生产人员。一个“要自立、要发展,两年之内翻一番”的口号。成了职工们的口头禅。到年底,全厂总产值二十五万多元,实现利润一万五千元,还添置了三万多元的固定资产,一举和八年亏损的局面告别。
一九八四年以来,这个厂重点抓质量,保信誉,讲工期,对经营的钢门钢窗、设备(非标)加工等产品,以及安装工程项目,实行了“分组承包,超利分红”的办法,并充分发挥十六名聘用退休工人的技术专长,全厂上下,令行禁止,形成一股劲。截至去年十一月份,共完成产值五十—万多元,比一九八三年增加八万多元,利润八万四千元,比去年增加一万五千多元。
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厂的厂长,问起厂里变化的原因时,他利落地说:“改革出效益,人人献力量吆!”
(王忠 吴忠堂 杨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