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王景愚“吃鸡”
王景愚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喜剧演员,他表演的哑剧《吃鸡》,家喻户晓。如今,王景愚上街,不得不带上变色镜,即使这样,也逃脱不了人们的眼睛。他排队买东西,售货员总是热情招呼;他乘公共汽车,不少人都给他让座。他最怕进饭馆吃饭,只要他端起饭碗一嚼一咽,饭馆里的人就笑个不停,仿佛他又在“吃鸡”。四十七年前,王景愚出生在天津。小时候,他常常到庆云戏院去,听常宝坤和赵佩茹的相声。十三岁,便被吸收到天津市儿童广播剧团,并开始在《天津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反映学校生活的小说和散文。一九五四年,王景愚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一九五八年夏天,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就在这时候,他创作了幽默哑剧《吃鸡》。
一九六三年元旦,王景愚在北京饭店演出的时候,侯宝林扶植晚辈,给他充当拨鸡毛掸子的配角。周总理、陈老总都观看了演出,极为赞赏。但在几年后的那场浩劫中,一张张大字报竟指责他“蓄意讽刺中国人民吃不上一只完整的鸡”!这种怪诞的联想使他瞠目结舌,不知所措。这位总想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人,自己却失去了笑声。他熬过了那荒唐的十年,也失去了一生中最珍贵的年华,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这个节目才重上舞台。
王景愚是很谦虚的,他至今仍认为自己算不上好的喜剧演员。他在非正式的签名中常以“王井鱼”三字代替,隐喻自己尚未开窍,还需要去寻找更广阔的艺术天地。然而,谁都不会否认,他已经找到了这个海洋。
摘自《一九八三年北京文艺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