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4月19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青城天下幽 新城,明天更壮美 我爱中华 略谈咸阳古都 图片新闻 中国大酒店掠影 万里黄河一影收 “三秦”的由来 奇巧的古钟表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万里黄河一影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看到黄河,你可能会想怎样才能给它拍一张全身照片呢?

黄河发源卡日曲,长五千四百多公里,流域面积七十五万平方公里,给它拍一张全身照片,又谈何容易呢?有人曾设想用飞机为它拍下一张全身照片,但飞机的飞行高度最多不过十几公里,一张航空照片只能复盖二十公里见方的地面,如果拍下黄河的全景,恐怕至少也要用七、八万张胶卷。这样别说周期太长,代价昂贵,单是拼接几公里长的整幅照片,也无处可放。因此,人们只好望河兴叹了。

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却做到了。一九七五年一月二十二日,美国发射了名为“二号”地球资源卫星,开始了对地面的巡天查看。四个月后,当它循着既定轨道,运行到一块呈蝴蝶状的国土上空时,突然看到一条半清半浊、半绿半黄的流体,由西向东,穿峡谷,越高山,出盆地,奔腾而下,跌宕入海,犹如一条巨龙飞腾而起。信息灵敏的卫星遥感系统,怎会放过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启动扫描设备,“啪”!“啪”!“啪”!扫描一成象一记录—储存,拍下了一张名为“北京幅多光谱扫描图象”。其中,那条半浊半清、半绿半黄的流体便是黄河。

此后,我国水利工作者又依据这幅多光谱扫描图象,在“电脑”的帮助下,经过图象处理,底图分析,座标选择和照片的镶嵌拼接,终于编制出黄河的第一张全身照片——《黄河流域卫星象片镶嵌图》。

撰文陈 玉恒 题头 罗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