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85年04月26日
第2版
02

他忠于自己的职责

——记西北国棉一厂党委书记杜光远

本报记者 张立明 李竹平

自一九八三年以来,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着产量受限、原料提价、产品降价的严峻形势。面对诸多不利因索,是守摊子搞维持,还是开拓前进,这个严肃的课题摆到了西北国棉一厂全体职工面前。

两年过去了,一厂的职工捧出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他们连战皆捷,一九八三年完成产值一亿零三百六十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绝对额达到一千五百四十四万,超过了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匹年产值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七点二,实现利润按同口径计算,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九。两年共偿还贷款七百七十五万元。这个厂内部改革的作法和经验,先后受到国家体改委、国家经委,纺织工业部和省政府的肯定和赞扬,被国家经委列为全国管理现代化二十个试点企业之一,是陕西省大中型骨干企业坚持改革、开拓前进的先行厂?一厂的职工在回忆这一段经历时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厂在困难中前进,在改革中起飞,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融汇着老杜的心血,都反映了他的信念和追求。

做思想工作 推动改革

不论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还是实行厂长负责制的情况下,杜光远都能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宣传改革、参与改革和支持改革。他说:“要支持行政搞改革,就必须吃透改革,参与改革。这样,碰到问题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支持厂长才能支持到点子上。”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方面了解厂内改革的进程,做到胸有全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帮助厂长决策,落实改革措施。当改革碰到“左”的思想及习惯势力的阻碍时,他为厂长分忧解愁,在改革遇到“合理不合法”的禁区时,他主动为厂长撑腰壮胆。去年上半年,厂内的各项改革正处在关键时刻,因为一些改革措施触及了个人利益,有些人想不通。有的工作差没拿奖金的人,发出了“奖金人人有份,我的一份给谁了”的责难。而有的同可志,针对企业内部承包,提出“这样做是不是分解了公有制”的疑惑等等。杜光远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思想问题不解决,改革就无法深入,甚至会前功尽弃。于是,他组织政工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对这些思想反映进行了认真分析。关于奖金,他们指出“奖金不是人人有份,而是对超额劳动的报酬,多超多奖,少超少奖,不超者不奖”:对所谓分解公有制的问题,则指出:“企业内部承包不是分解公有制,而是分灶吃饭,不吃国家的大锅饭,更好地依靠职工当家作主,挖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潜力”。

象这样的问题共有十个,他们都旗帜鲜明地划清了“是”与“不是”的界限,并在群众中广泛宣传。“群众心齐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一厂的内部改革,从此顺利地向前发展着。这个厂先后制定出《内部改革三十条》和《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总体设想一百条》。八四年在国家经委于首钢召开的经济责任制研究班上他们的体制改革经验和由繁到简完善经济责任制的做法,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认为是企业内部改革的好形式。

抓干部制度,保证改革

杜光远为了协助厂长考察、培养干部,把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他坚决摒弃陈腐的用人观念,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用能人不用庸人;讲真才实学,不论资排辈;看实际水平,不只看文凭。在他的支持下,一厂从八三年开始实行了一整套新的人事制度:选拨干部采取见习制;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干部实行邀聘制;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实行组阁制。

这些制度现在听起来,不觉得新鲜了,可当时确实是一种创举,这是需要胆略和气魄的!杜光远的勇气来自实践,来自群众。他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着看一着,终于成功了。

新的人事制度,搬掉了干部屁股下的“铁椅子”,这产生了压力,也产生了动力。它不仅促进干部钻研业务,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一厂形成了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令行禁止,同心同德,保证了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起表率作用带头改革

工作中杜光远勇于负责,厂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他都带头执行。有一次,二由于原材料问题,产品质量发生波动,使生产受到了影响。他没有因为自己不直接负生产之责而宽容自己,主动和生产厂长、管理干部一起接受了职代会经济责任制考评小组的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一厂有着非常具体的概念。生产工人提前上班,争分夺秒多做贡献;机关干部为生产服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杜光远的工作日程更是安排得满满的。有一次,深圳来电,国棉一厂的一次引进外资的洽谈会需他前去参加,不去不行。四天之后的厂党代会他要亲自主持,不能拖延。两件大事迫在眉睫。于是他旋风般离厂而去,在深圳,他退掉了为他准备好的每晚六十元的房间,住进了只收三元钱的小客店。花)]家的钱他心疼啊。洽谈事宜安排妥当,四天之后,杜光远又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党伐会的主席台上。他,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勇于探索的杜光远工作中也有失误的时侯。去年底,社会上出现了“请客送礼热”,一些正常的业务往来也得在酒席宴上“边吃边谈”,花小钱可以作大生意,杜光远心动了。于是,由他提出,经职代会主席团通过,每年拨给厂长两万元“外向费”用作本厂的业务洽谈经费。中央关于纠正新的不正之风的通知下发后,他认识到“外向费”实质上助长了社会上歪风邪气,于是,又由他提出,经职代会主席团通过,取消了这笔开支。

杜光远在改革中勇于探索,带领西北国棉一厂职工开拓前进,作出了显著成绩。省政府授予这个厂“六好企业”的光荣称号。由省经委和省总工会推荐、经中华全国总工会审核批准,杜光远作为体制改革的代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将应邀去北京参加由全总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的授奖仪式和座谈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