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谈谈今年的价格改革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开始。用五年左右时间,把价格体系基本理顺。今年是价格改革的头一年,开台戏唱得好不好,对今后的改革成败关系重大。为此,中央确定,今年价格改革的基本方针是:放调结合,小步前进。也就是放活价格与调整价格相结合,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充分考虑到当前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企业的消化能力和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搞好价格改革。
根据上述方针和原则,今年价格改革的重点有三项:第一项是放开猪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1984年全国人均粮食达到八百斤;全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从78年的十五斤增加到去年的二十五斤。但是,随着粮食的增多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我国的生猪生产却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从而使猪肉的供求矛盾日趋扩大,出现了粮多猪少的现象。粮多猪少的主要原因,是猪价偏低,猪、粮比价不合理。这样以来农民觉得种粮比养猪合算,这就妨碍了养猪业的发展。为此,中央决定,改革生猪派购政策,实行合同收购和市场收购;同时,放开猪价,取消国家统一规定生猪收购价与猪肉销售价的制度,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实行有指导的议价。并将采取切实措施,使人民生活不受影响。
第二项是调整农村粮食购销价格。农副产品、尤其是粮食的购销价格倒挂问题,是当前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每年要拿出八十亿元来进行价格补贴,而且粮食越增产,补贴越多;但农副产品,如鲜活商品、生猪等却供不应求,这就造成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为此,中央决定今年先从调整粮食购销价入手,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内的稻谷、小麦,玉米的收购价,按“倒三七”比例作价,即三成按原统购价,七成按超购加价。定购外的粮食可自由上市,价格也随行就市。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国家将实行保护价,如粮食市价过低,农民可按原统购价向国家出售;为了保护城乡人民生活不受影响,国家规定城镇居民定量供应的粮、油的零售价不变,经销粮食的商业部门发生的亏损仍出国家财政负担;粮食、食品加工行业原统价供应部分的用粮以及饮食业中用粮票供应的价格不变。
第三项是适当提高铁路短途客票价和货运价。目的是促使铁路的短途运输转向公路、水路,发展公路、水运、空运事业,以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状态,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交通运输紧张问题。
除以上三项外,今年还将拉开部分商品的质量差价;对按规定由企业自销的部分工业生产资料,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行定价,适当调整煤炭的品种差价和地区差价(城市用煤不涨价),以及部分西药品价格等。国家今年分期分批出台的这些价格改革,有利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是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
(薛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