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改革之年话工资
——谈谈工资及其作用
工资,恐怕成了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你可知道什么是工资、它有哪些基本形式?工资的作用又何在?
众所周知,工资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体现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资是国家根据“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劳动者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形式,它所体现的是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之间利益一致的关系。每个劳动者在向社会提供了一定量的劳动之后,经过社会作出各项必要的扣除,便从社会领导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然后到市场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可见,工资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那部分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社会主义工资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一种是计时工资,另一种是计件工资。此外,还有一些劳动报酬的辅助形式,如奖金、津贴等。奖金是对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津贴则是对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工作任务重的劳动者的补充报酬。
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一些新的工资分配形式相继出现,如效益工资、浮动工资、结构工资等等。这些新的工资分配形式更紧密地把职工所得的工资同他的劳绩联系起来了,因而更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实践表明,工资对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具体地说,工资分配不但影响着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且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同时,工资量的确定,对于企业成本管理乃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大。更重要的是工资分配对宏观经济也具有调节作用,工资总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
由此可见,工资确实不失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杠杆。我们应该正确地运用这一经济杠杆,充分发挥它在推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易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