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个普通党员的心愿
——记秦川机械厂二十车间老工人夏根旺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
一种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的新型工艺——缩孔新工艺在秦川机械厂诞生了。设计制造者,就是年过五十的二十车间老工人夏根旺同志。
一九八三年七月,酷暑炎热,夏根旺所在的二十车间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作为保证全厂工具供应的这条中枢神经,稍有卡壳,就会带来全厂的停工待料。一天晚上,劳累一天的夏根旺又来到车间,脚步不由自主地在一堆废品前停住了。这些报废的模具,每个价值二千多元,丢在这里、却很少有人问津。一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驱使夏根旺弯下了腰。他发现有的模具只是在表面上有些压痕,通过工艺处理可以重新使用。于是,在车间领导的支持下,他利用工余时间,把十三个报废了的模具,通过研磨工艺处理,全部应用于生产,从废品堆里,为国家节约了一万五千多元。
只上过三年技校的夏根旺常说:“我是共产党员,只有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义务,没有浪费国家一分钱的权力。”两年多来,他利用工余时间,先后搞成了七项较大的革新项目,为国家节约了三十多万元的资金。
夏根旺是干部和群众公认的老黄牛,然而,这个平时言谈不多的老黄牛,也有发火的时候。
一次,他发现有个同志为了多拿奖金,以次品充当正品,就在工地开始了一场严肃的谈话:“你这样干是坑国家,坑集体!”
“不用你管闲事,我能搞到合格证。”
“质量不合格,弄虚作假搞合格证,你心里踏实吗?”
那个同志不吭声了。夏根旺又从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小北京”的牺牲,讲到了产品质量的重要,让他明白:“咱当工人的心里要有杆秤,干啥都不能掺半点假”。
在夏根旺的心中,产品质量要坚持百分之百,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更要坚持百分之百。
一位老熟人兴致勃勃地走进夏根旺家,向他描绘了一幅个人致富的宏图,动员他带上缩孔新工艺这个绝招,换个单位干,保证不下几年就能成为“万元户”。但是,夏根旺没有动心,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共产党员,就要有后天下之富而富的献身精神。如果把一技之长当作商品向党讨价还价,还算什么共产党员。他冷着脸,拒绝了这位朋友的“好心”,用自己的言行,百分之百的维护了党员标准。
生活的天平,有时对夏根旺也不完全公正。他的爱人至今仍是集体企业的一名工人;全家四口仍挤在一间十二平方的小屋里。有人替他打抱不平,让他找领导反映,但老夏只是摇摇头。
几年来,与夏根旺在一起的同志,有的提干,有的调换了轻松工作。开始,他心中也盘算过换换工种,但这种念头刚一冒出,他就责备自己,再有几年就要退休了,不去想怎样为党多出点力,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他白天帮着生产车间工人解决模具冲子使用中的问题,晚上只要听到夜班工人生产遇到故障,不论是几点,他都从床上爬起来帮着去排除,而自己第二天照常上班。
老夏的工作时间不是用八个小时计算,而是常常用十二、十四个小时来计算的,但他却舍不得用一分钟给家里买粮买煤……
夏根旺,这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一颗赤诚之心,为祖国四化辛勤地工作着。
(张林鹏)